游客
题文

下面是某校高二甲乙两个生物兴趣小组研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甲组:探究“萘乙酸(NAA)对小麦幼叶鞘生长的影响”。他们配制了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萘乙酸(NAA)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编号
1
2
3
4
5
6
NAA溶液浓度(mol·L-1
0
10-12
10-10
10-8
10-6
10-4
幼叶鞘增长长度(mm)
2.6
3.2
3.9
5.1
3.1
1.8

乙组:探究“萘乙酸对绿豆幼根生长的影响”,方法步骤如下:
①取培养皿6套,编号,并向其中分别加入5mL浓度为10 mg?L—1、1 mg?L—1、0.1 mg?L—1、0.01 mg?L—1、0.001 mg?L—1、0.0001mg?L—1的萘乙酸溶液。
②在每个培养皿中先放入一张滤纸,再将已萌发的5粒绿豆种子(萌发的幼根等长)整齐排在滤纸上,然后将培养皿均置于220C恒温箱中黑暗条件下培养。
③5天后,测量每个培养皿中绿豆幼根的长度并计算出平均值。
请回答:
⑴对小麦幼叶鞘的生长来说,最适的萘乙酸浓度为            ,10-4 mol·L-1NAA的作用效应是       生长。
⑵分析甲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⑶乙组实验中盛有不同浓度萘乙酸溶液的小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          
⑷请修正乙组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⑸试设计一个表格用以统计不同浓度萘乙酸中绿豆幼根的生长状况。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稻田里、渠沟内,有一种会散发出独特“鱼腥味”,并且形状似念球的丝状体蓝藻,命名为鱼腥藻。鱼腥藻主要由两种形状不同的细胞组成,一连串较小的细胞称之为营养细胞,而形态较大的称为异形细胞。营养细胞能进行类似于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异形细胞则能进行固氮作用,在固氮酶的催化下,将空气中的N2转变为NH3,NH4+,进而形成氨基酸。
正常生长情形下,鱼腥藻借主动运输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含氮物质如NO3-,NO2-等,供个体所需。但当外界环境缺乏含氮物质时,鱼腥藻细胞存在着“对氮饥饿的状态”,从而诱使一些营养细胞在24小时内形成异形细胞。

(1)鱼腥藻和根瘤菌的区别在于鱼腥藻是一种固氮微生物。
(2)图中④物质要转变成氨基酸必须经过的重要生理过程是
(3)鱼腥藻由营养细胞形成异形细胞的生理过程叫
(4)鱼腥藻细胞内固氮酶的合成是由基因控制的,如果此基因编码区上游的核苷酸序列发生了改变,则直接影响固氮酶合成过程的阶段。
(5)从酶合成的调节角度来分析,鱼腥藻的固氮酶属于酶。这种自我调节的意义是

下面两图表示植物叶片横切的结构。请据图分析回答:

(1)A图中的3与B图中的②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           
(2)A、B两图中属于C4植物的为        
(3)与A图中1、2结构暗反应功能相同的,为B图中的[  ]部分。二氧化碳被固定形
成C4的过程则在 图中的[  ]进行。
(4)相比较而言,具有较强光合作用能力的为植物。因此,从进化角度分析   
物更为高等。

生物进化学说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地完善。自从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之后,许多科学家对其不断地修正和补充,历经了达尔文主义、新达尔文主义和现代达尔文主义等阶段。现代达尔文主义提出了以下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2)变异、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3个环节。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达尔文所讲的生存斗争包括哪些方面?

(2)现代达尔文主义所讲的变异包括哪些方面?选择是怎样实现的?

(3)达尔文同意“生物在环境条件影响下获得的新性状可代代遗传”的观点,请你对这个观点进行评价。

下图为某二倍体植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子房壁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细胞处于分裂期。
(2)该细胞已发生基因突变,突变发生的时期是,其基因突变的方向可能是
(3)子房壁细胞属于体细胞,体细胞突变一般是不能传递给后代的,但可以运用技术传递给后代。

(1)问题提出:植物体没有专门的脂肪组织,但在花生、大豆、蓖麻等植物的种子中富含脂肪。有人提出植物体除种子外,其他部位如根尖细胞中是否也含有脂肪?有同学对此开展课题研究,假设你是其中的一员,请根据课题研究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2)探究课题:洋葱的根尖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
(3)实验假设:
(4)材料用具:新鲜洋葱根尖、苏丹Ⅲ染液,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蒸馏水、
刀片、培养皿、镊子、滴管等。
(5)方法步骤
①选取新鲜的洋葱根尖并做徒手切片;选取2~3片最薄切片放置在载玻片的中央。



(6)预期结果与相应结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