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13.7g某Na2CO3样品的纯度(其中只含NaHCO3杂质),选用下图所示的仪器装置进行实验(②装置未画全)。试回答有关问题:
(1)请选择适当的仪器,连接装置的正确顺序是_ 。
(2)加热时NaHC0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完成该实验尚缺的玻璃仪器是 (填名称);产生气体从装置④的 进入,从装置⑤的 进入(填接口序号)。
实验二:测定上述实验完成后剩余固体与盐酸反应产生CO2的体积。
(4)加热后的固体与足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数据分析及结论:
(5)加入盐酸至无气体产生时,生成CO2体积在标准状况时为2.24L,则Na2CO3样品的纯度为 。
误差分析:
(6)有同学认为实验一⑤中用水会使测量结果产生误差,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7)有同学发现在实验—读取CO2体积时,⑥中液体的液面低于⑤中液体的液面,但未做任何处理,则a值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Ⅰ)某校合作探究小组利用业余时间上网搜索烯类化合物与溴加成反应的有关信息,获得的有关结构与数据列表如下(以乙烯为标准)
烯类化合物 |
相对速率 |
(CH3)2C=CHCH3 |
10.4 |
CH3CH=CH2 |
2.03 |
CH2=CH2 |
1.00 |
CH2=CHBr |
0.04 |
(1)据表中数据,总结烯类化合物加溴时,反应速率与碳碳双键上取代基的种类、个数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化合物与氯化氢加成时,取代基对速率的影响与上述规律类似,其中反应速率最慢的是_________。
A.(CH3)2C=" C" (CH3)2B.CH3CH=CHCH3 C.CH2=CH2D.CH2=CHCl(Ⅱ)另一合作探究小组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整理乙醇、水、苯酚、碳酸( HO—C—OH)、乙酸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O
(1)甲同学将一些化学实验收集整理如下:
A.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 B.苯酚、二氧化碳、乙酸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向二氧化碳水溶液、乙酸溶液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D.将鸡蛋壳破碎后加入到醋酸溶液中 E.向苯酚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
F.向苯酚钠溶液中分别通入二氧化碳和滴加盐酸
其中能说明水比乙醇强的是(填字母,下同),乙酸比碳酸强的是。
(2)乙同学与其他同学合作,设计了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的实验装置来验证乙酸、碳酸和苯酚溶液的酸性强弱,以说明其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顺序。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 A对应的仪器名称是;
② 各仪器的连接顺序是(填数字,仪器可重复使用);
③ 饱和NaHCO3溶液作用是;
④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油脂水解可得到氨基酸和甘油
②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所以可用直接加热蒸馏法使含水酒精变为无水酒精;
③由于胶粒的直径比离子大,所以淀粉溶液中混有的碘化钾可用渗析法分离;
④制乙酸乙酯时,把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浓硫酸中
⑤淀粉水解后,取部分溶液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说明淀粉未水解。
⑥不慎把苯酚溶液沾到了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⑦少量稀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制备2,4,6-三溴苯酚。
⑧用浓氨水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⑨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稀硝酸银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⑩蔗糖水解后,直接滴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检验水解产物中的葡萄糖
⑵甲醇、乙醇、丙醇均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原因是
⑶、写出五种化学性质不同,且在同类物质中分子量最小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这些物质燃烧
V(CO2):V(H2O)=1:1,这些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写出蔗糖水解的方程式
氨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测定氨分子的组成(图中夹持、固定装置部分均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A的锥形瓶中放入NaOH固体的目的是。
(3)在干燥管B中不能选用的干燥剂是(填序号);
A.碱石灰 | B.生石灰 | C.五氧化二磷 | D.氢氧化钠 |
(4)E装置中盛装浓硫酸的目的是:;
(5)待实验完毕后,若实验测得N2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a L,干燥管D增重b g, 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用含a、b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6)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NH3
①在图中方框内画出用烧瓶收集甲的仪器装置简图.
②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16)聚合硫酸铁又称聚铁,化学式为,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4·7H2O )过程如下:
(1)验证固体W焙烧后产生的气体含有SO2的方法是_____。
(2)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SO2,所需仪器如下。装置A产生SO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f装置D的作用是_____,装置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3)制备绿矾时,向溶液X中加入过量_____,充分反应后,经_______操作得到溶液Y,再经浓缩,结晶等步骤得到绿矾。下
(4)溶液Z的pH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为______。若溶液Z的pH偏小,将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_______。
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后,同学们对第四周期过渡元素氧化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是否只有二氧化锰能催化氯酸钾受热分解?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铬等对氯酸钾的受热分解有没有催化作用?对此他们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部分实验报告。
Ⅰ.实验仪器及试剂:
实验仪器:带铁夹的铁架台、带橡皮塞的导管、量气装置、过滤装置、电子天平、药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实验试剂:二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铬和氯酸钾
Ⅱ. 实验步骤:略
Ⅲ. 实验数据:
实验 编号 |
KClO3(g) |
氧化物 |
产生气体(mL) |
耗时(s) |
||
化学式 |
质量(g) |
回收 |
(已折算到标况) |
|||
1 |
0.60 |
- |
- |
- |
10 |
480 |
2 |
0.60 |
MnO2 |
0.20 |
90% |
67.2 |
36.5 |
3 |
0.60 |
CuO |
0.20 |
90% |
67.2 |
79.5 |
4 |
0.60 |
Fe2O3 |
0.20 |
90% |
67.2 |
34.7 |
5 |
0.60 |
Cr2O3 |
0.20 |
异常 |
67.2 |
188.3 |
Ⅳ. 实验讨论:
(1) 在氧化物的回收过程中,要进行过滤操作,所用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___________
(2)实验编号3的实验中KClO3的分解率为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3) 在用Cr2O3做研究实验时,发现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同时绿色的混合物变成了橘黄色。该刺激性气体是________(填分子式),可用_______________试纸检验。上述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Ⅴ.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