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右图是生长素作用与其浓度关系图。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见,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其侧芽浓度 (高或低)于顶芽,由此可见,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侧芽部位生长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向光生长的幼苗,若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B点对应浓度,则其背光面浓度为 。
II.某课题研究小组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的生理作用,用玉米试管苗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4)由上表可知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表中数据能否确认0.2mg/L,即是该实验最适宜的浓度?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及速率,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图1是番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是在密闭、透明的玻璃小室中培养番茄的幼苗,图3是图2装置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并记录夏季一昼夜(零点开始)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想使叶绿体内A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光反应中O2的生成发生在类囊体膜内,产生的O2扩散到邻近的线粒体中被利用至少要经过层生物膜。
(2)在适宜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向图2所示的装置通入14CO2。当反应进行到0.5 s时,14C出现在A中;反应进行到5 s时,14C出现在(CH2O)和B中。该实验是通过控制(条件)来探究CO2中碳的转移路径,用到的实验方法为
。
(3)将图2所示的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零点开始)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3所示曲线。观察装置中液滴的位置,c点时刻的液滴位于起始位置的侧,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点。在12点之后的下午某时间段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数据 |
|||||
…… |
25 |
27 |
31 |
37 |
…… |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图3所示曲线的段获得的。
(4)要测定图2装置中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请简要叙述实验的设计思路:
①设置如图2一样的装置,将该装置。
②控制与图2相同的。
③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液滴刻度数据。
图甲是物质A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物质A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判断理由是。其运输方式也可用图乙中的曲线表示。如果物质A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填“Ⅰ→Ⅱ”或“Ⅱ→Ⅰ”)。
(2)图甲中细胞膜是在(填“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放大的结果。该模型被称为,科学家用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生物膜的结构及特点。
(3)图中物质B指的是,该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
(4)图乙中曲线①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有关,曲线②Q点之前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有。
某DNA片段所转录的mRNA中尿嘧啶占28%,腺嘌呤占18%,则这个DNA片段中胸腺嘧啶和鸟嘌呤分别占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结构图示(片段)。请根据图示分析并回答:
(1)3有______种,中文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DNA被彻底氧化分解后,能产生含氮废物的是(用序号表示)______与______。
(3)假定该大肠杆菌含14N的 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若将其长期培养在含15N的培养基中,便得到含15N的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含15N的 DNA大肠杆菌再培养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子一代 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 ________________,子二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________________。
分析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完成表格内容。
父 |
母 |
子 |
女 |
正常 |
正常 |
||
正常 |
携带者 |
||
正常 |
色盲 |
||
色盲 |
正常 |
||
色盲 |
携带者 |
||
色盲 |
色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