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及速率,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图1是番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是在密闭、透明的玻璃小室中培养番茄的幼苗,图3是图2装置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并记录夏季一昼夜(零点开始)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想使叶绿体内A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 。光反应中O2的生成发生在类囊体膜内,产生的O2扩散到邻近的线粒体中被利用至少要经过 层生物膜。
(2)在适宜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向图2所示的装置通入14CO2。当反应进行到0.5 s时,14C出现在A中;反应进行到5 s时,14C出现在(CH2O)和B中。该实验是通过控制 (条件)来探究CO2中碳的转移路径,用到的实验方法为
。
(3)将图2所示的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零点开始)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3所示曲线。观察装置中液滴的位置,c点时刻的液滴位于起始位置的 侧,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 点。在12点之后的下午某时间段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数据 |
|||||
…… |
25 |
27 |
31 |
37 |
…… |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图3所示曲线的 段获得的。
(4)要测定图2装置中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请简要叙述实验的设计思路:
①设置如图2一样的装置,将该装置 。
②控制与图2相同的 。
③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液滴刻度数据。
科学家将鱼抗冻蛋白基因转入番茄,使番茄植株的耐寒能力大大提高,可以在相对寒冷的环境中生长。质粒上有Pst I 、Sma I 、Hind III 、Alul 等四种限制酶切割位点,下图是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的示意图(ampr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其中①—④是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中的相关步骤,I 、II 表示相关结构或细胞。请据图作答:
(l)基因工程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可用一种或多种限制酶进行切割。为了避免目的基因和载体在酶切后产生的末端发生任意连接,在此实例中,应该选用酶,分别对目的基因和质粒进行切割,切割后产生的DNA 片段分别为种和种。
(3)要筛选已导入含鱼的抗冻蛋白基因的番茄细胞,应首先选择含的培养基中筛选番茄组织细胞。
(4)研究人员通常采用法将鱼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番茄细胞内.
(5)基因工程操作中的第四步是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在分子水平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形成了相应的蛋白质通常采用__________技术,。采用__________方法在个体生物学水平上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6)图中③④分别指的是、 ,欲获得人工种子应培养到___________阶段。将II细胞培养成完整植物体所用技术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是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据图回答(每空2分共12分)
(1)此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_,图中表示R基的代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形成该化合物的生物化学反应叫做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
(4)组成这类化合物的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___。
(每空2分共6分 )
刚收获的鲜小麦在阳光下晒干,重量减轻,这个过程损失的主要是___________,这样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仍能萌发。把晒干的种子,放在洁净的试管中加热,试管壁上出现了水珠,这些水主要是___________,这样的种子将不能萌发。代谢旺盛的细胞内__________的相对含量高些。
下图表示细胞中四种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请分析回答:(每空1分共10分)
(1)A是_______,组成它的元素有,A的化学式是。
E在动物体内是指______,在植物体内主要指____。
(2)F是___________。
(3)C是___________,组成G的元素有___________ 。
(4)D是__________。组成H的元素有
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2分)
(1)判断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属于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判断的主
要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 。
(3)甲、乙两细胞的差异性表现在 。
(4)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一定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的是图 所示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