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又谓逵曰:“馆中禄薄,能以家来乎?”逵曰:“亲老不能涉险远。”桧徐曰:“当以百金为助。”逵唯唯而已。又遣所亲申前言,讽逵往谢,逵不答,桧滋怒,欲挤之,未及而死。帝临哭桧还,即迁逵著作佐郎兼权礼部员外郎。帝如景灵宫,秘省起居惟逵一人。帝屡目逵,即日命引见上殿,帝迎谓曰:“卿知之乎?始终皆朕自擢。自卿登第后,为大臣沮格,久不见卿。秦桧日荐士,未尝一语及卿,以此知卿不附权贵,真天子门生也。”诏充普安郡生府教授。逵奏:“言路久不通,乞广赐开纳,勿以微贱为间,庶几养成敢言之气。”帝嘉之。二十六年,迁著作郎,寻除起居郎。入谢,帝又曰:“秦桧炎炎,不附者惟卿一人。”逵曰:“臣不能效古人抗折权奸,但
不与之同尔,然所以事丞相礼亦不敢阙。”又曰:“受陛下爵禄而奔走权门,臣不惟不敢,亦且不忍。”明年同知贡举,尽公考阅,以革旧弊,遂得王十朋、阎安中。……逵以疾求外,帝命国医王继先视疾,不可为矣。卒年四十一。帝为之抆泪叹息。逵尝自谓司马温公不近非色不取非财吾虽不肖庶几慕之。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逵对独当帝意当:适合 |
B.亲老不能涉险远亲老:亲人和老人 |
C.逵不答,桧滋怒滋:更加 |
D.寻除起居郎寻:不久 |
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侩以实对 ②能以家来乎 ③当以百金为助
④以此知卿不附权贵 ⑤勿以微贱为间 ⑥尽公考阅,以革旧弊
⑦逵以疾求外
A.①③⑤ | B.②④ | C.⑤⑦ | D.③④⑥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赵逵不附权贵的一组是( )
① 论君臣父子之情甚切,擢第一。 ②逵单车赴阙。 ③逵唯唯而已。
④讽逵往谢,逵不答。 ⑤帝为之抆泪叹息。
A.①④ | B.②③⑤![]() |
C.①②⑤ | D.③④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赵逵读书能考察历代兴衰治乱事迹和当代名人贤士的行为节操,深入探讨研究,尊崇接近那些贤人。 |
B.赵逵中进士后因言论不合秦桧的心意而被罢免官职,后经皇帝询问才被任命为朝官,赴朝廷时,征税者迎合秦桧的心意搜查他的行囊。 |
C.赵逵在朝任官,秦桧既出言打击又想施惠拉拢,赵逵不为所动。秦桧死后,赵逵受皇帝信任升官。 |
D.赵逵直言奏告皇帝应广开言路使人敢言,后来他主管科举考试,能完全公正地考核察看考生,革除旧弊,选到了王十朋等人才。 |
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断句。(3分)
逵尝自谓司马温公不近非色不取非财吾虽不肖庶几慕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秦桧炎炎,不附者惟卿一人。
②臣不能效古人抗折权奸,但不与之同尔,然所以事丞相礼亦不敢阙。
阅读《过秦论》部分段落,完成后面题目。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乏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赢粮而景从赢:担负 |
B.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铦:锋利 |
C.余威震于殊俗殊:非同一般 |
D.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排列座次 |
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项是()
A.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于是余有叹焉 |
B.然秦以区区之地/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C.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吾属皆且为所虏 |
D.非及向时之士也 /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代及后世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
B.本段文字集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论证,非常鲜明地突出了全文中心。 |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
D.本段文字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束全篇,点明主旨。 |
古诗文鉴赏与默写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知陛下何所取义,为此不祥之举,以駴天下耳目,贻百世之讥笑也。
译文:
(2)且言时事可忧者三,可惜者四,语极切。帝付之所司。
译文: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敌,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
②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①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②以为知者,恶不孙③以为勇者,恶讦④以为直者。”
《论语·阳货》
【注】①窒:阻塞不通,这里指顽固不化。②徼:【jiāo】抄袭。③孙:同“逊。”④讦:【jié】揭发或攻击别人的隐私。
子贡提问君子的厌恶,其目的是什么?请概括。
答:
。
根据上面选段内容,简要分析儒家“勇”的含义。
答: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韦庄
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①。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注】①谢娘:是唐代的名妓,后成美女的代称。
(1)词的上片写醒后所见之景,有何作用?
答:
。
(2)本词是如何写女子体态之美的?请简要分析。
答: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共9处)
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节选自《礼记·儒行》)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题作答,每空1分,共6分)
⑴黄发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
⑵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⑶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
⑷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⑸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⑹寄蜉蝣于天地,,哀吾身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⑻,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本题共6分)
齐之鸾,字瑞卿,桐城人。正德六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刑科给事中。
十一年冬,帝将置肆于京城西偏。之鸾上言:“近闻有花酒铺之设,或云车驾将临幸,或云朝廷收其息。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乃至竞锥刀之利,如倡优馆舍乎?”应州奏捷,帝降敕:“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剿寇有功,宜特加公爵”。制下,举朝大骇。之鸾偕诸给事中上言:“自古天子亦有亲临战阵勘定祸乱者,成功之后,不过南面受贺,勒之金石,播之歌颂已耳,未有加爵酬劳,如今日之颠倒者。不知陛下何所取义,为此不祥之举,以駴天下耳目,贻百世之讥笑也。”
之鸾再迁兵科左给事中。中官马永成死,诏授其家九十余人官。之鸾言:“永成贵显,用事十有余年,兄弟子侄皆高爵美官。而其侪复为陈乞,将及百人。永成何功,恩滥如此,恐天下闻而解体也。”帝将南巡,之鸾偕同官及御史杨秉中等交章力谏。章入二日,未报。之鸾等不知所出,伏阙俟命,自辰至申。帝令中官传谕,乃退。明日托疾免朝,欲以为之鸾等罪。会诸曹郎黄巩等联章力谏,乃止不行。然巩等下狱杖谴,之鸾辈亦不敢救也。宸濠反,张忠、许泰等南征,命之鸾偕左给事中祝续从军纪功。未至,贼已灭。群小忌王守仁,谮毁百端,之鸾力白其诬。忠、泰广搜逆党,株引无辜,之鸾多所开释。且请蠲田租、停力役、宽逋负,帝颇采纳。初冒徐姓,至是始复焉。
其秋大计京官,被中伤,谪崇德丞。屡迁宁夏佥事。饥民采蓬子为食,之鸾为取二封,一进于帝,一以贻阁臣。且言时事可忧者三,可惜者四,语极切。帝付之所司。时方大修边墙,之鸾董役。巡抚胡东皋称其能,举以自代。历河南、山东副使。召为顺天府丞。未行,盗发,留镇抚。寻擢河南按察使。卒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云朝廷收其息息:利息 |
B.寻擢河南按察使寻:不久 |
C.而其侪复为陈乞乞:乞讨 |
D.伏阙俟命,自辰至申俟:等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至竞锥刀之利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勒之金石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C.欲以为之鸾等罪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D.至是始复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
待王昭君谢汉帝疏① [北宋] 柳开
①臣妾奉诏出妻单于,众谓臣妾有怨愤之心,是不知臣妾之意也。臣妾今因行,敢谢陛下以言,用明臣妾之心无怨愤也。
②臣妾少奉明选,得列嫔御;虽年华代谢,芳时易失,未尝敢尤怨于天人;纵绝幸于明主,虚老于深宫,臣妾知命之如是也。不期国家以戎虏未庭,干戈尚炽,胡马南牧,圣君北忧,虑烦师征,用竭民力;征前帝之事,兴和亲之策,出臣妾于掖垣②,妻匈奴于沙漠,斯乃国家深思远谋,简劳省费之大计也。臣妾安敢不行矣。况臣妾一妇人,不能违陛下之命也。
③(甲)今所以谢陛下者,以安国家,定社稷,息兵戈,静边戍,是大臣之事也。(乙)今用臣妾以和于戎,朝廷息轸顾之忧,疆场无侵之患③,尽系于臣妾也。是大臣之事,一旦之功,移于臣妾之身矣。(丙)臣妾始以幽闭为心,宠幸是望,今反有安国家,定社稷,息兵戎,静边戍之名,垂于万代,是臣妾何有于怨愤也。(丁)愿陛下宫闱中复有如妾者,臣妾身死之后,用妻于单于,则国安危之事,复何足虑于陛下之心乎!
④陛下以此安危系于臣妾一妇人,臣妾敢无辞以谢陛下也!”
【注】①汉元帝时王昭君远嫁匈奴单于和亲。②掖垣:指皇宫。③轸顾:深切顾念;侵渔:即侵夺。“疏”,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我们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学过与本文问题相同的课文是《___________》。
下面的句子插入文中甲、乙、丙、丁中的_______处最恰当。
食陛下之重禄,居陛下之崇位者,曰相,宜为陛下谋之;曰将,宜为陛下伐之。对第②段画线句的写作用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交代国家正处于危难之际,是王昭君出塞和亲的背景。 |
B.突出当时汉胡战事正酣,君王迫不得已派昭君出塞。 |
C.陈述常年战争耗尽民力,显示出塞和亲的重大意义。 |
D.描写匈奴南侵势不可挡,表明昭君出塞是为君分忧。 |
全文代拟王昭君口吻上疏汉文帝,其写作用意是。
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讽刺手法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
嵇先生鑘[明]张大复
①庆符令嵇先生鑘,清强有守。
②初试如皋,以盐使者牒,掣监仪真。故事:掣者至,燕饮月余,箧肥乃去,则藉手报使者。先生往还才六日,徒手归报。御史面誉之,心衔之矣。
③遂改知安乡。人或尤之,先生曰:“吾少贫。吾母以缝纫衣我。挟策诣熟,线溪①新故属也。后婚,当亲迎。念所著履故敝,假他鲜履著之。吾父见,让曰:‘若耻履敝,吾耻耻敝履者。’遽解去,蹑故履往。吾失欢上官以归,故履尚在也。”
④嗟夫!世固有为令抗御史者,自遂其性为务,至有上官所不能堪。直名高耳!嵇先生不易其志,抗御史之所不言,人莫闻知。故足重也。后补庆符,年五十七,诡引年律②以老。
⑤陶会稽曰:“先生尝云‘令威威所事也。监司部刺史,持法诇③刺以威我,故威吾所威者。五达之市,三户之校,心评口誓,其为监司部刺史多乎哉!令谨事吾民,不胜事也,其曷敢不威?’予读其言凛凛矣!”
⑥再补庆符,行诣京口,舟几覆。有巨艘拯之。其人曰:“如皋令君耶?”以其徒拜樯下。曰:“德公无以报,天乃假此手于此!”
⑦斯非自威之取效也哉?
【注】①线溪:针脚。②年律:年岁。③诇:侦察、刺探。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故事:掣至者,燕饮月余()(2)线溪新故属也()
(3)直名高耳()(4)行诣京口()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盐使者牒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
B.箧肥乃去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
C.有巨艘拯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D.世固有为令抗御史者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耻履敝,吾耻耻敝履者
(2)德公无以报,天乃假此手于此根据文意,“刺史之威”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自威”源于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本文运用了多种手法刻画嵇先生的形象,请择其一种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