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还有Si O2、A12O3等杂质)提取Fe2O3。操作讨程如下:
(1)(I)和(Ⅱ)步骤中分离溶液和沉淀的操作名称是 ;
(2)沉淀A中主要含有 (填化学式),固体B是 (填化学式);
(3)滤液Y中的阴离子除OH-、Cl-外,还有 (填化学式);
(4)写出(Ⅱ)步骤中生成Fe(OH)3的离子方程式
(1)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非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如图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说明这个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NO2和CO的总能量 ▲(填“>”、“<”或“=”)CO2和NO的总能量。
(2)在某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5mol NO2和2mol C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O2+CO===CO2+NO,2 min时,测得容器中NO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则:
①该段时间内,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①2 min时,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 ▲。
③假设此反应在5 min时达到平衡,则此时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 min时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而原子半径按A、C、B、E、D顺序依次增大。A、D同主族;B、D、E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E的单质可做半导体材料;C与E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与A、C、D形成的化合物Y发生反应;B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发生反应生成化合物M。1molM中含有42mol电子。回答下列问题:
(1)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族;化合物M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A2C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B、C、E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用化学式表示):>>;写出C与A形成的18e-化合物的电子式;
(3)写出C与E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与Y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铂作电极,以Y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A、C元素的单质分别在两电极上发生原电池反应,则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一个能证明还原性Fe比Cu强的离子方程式:
;
(2)根据上述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画出简易装置图(标出电极名称、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
;
(3)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 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两电极洗净干燥后称量,总质量为62 g,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某核素的氯化物XCl2 1.11 g配成溶液后,需用1mol·L-1的硝酸银溶液20 ml才能把氯离子完全沉淀下来。则X的质量数为;若X的核内中子数为20,则37 g XCl2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
分子中含有10个氢原子的烷烃的分子式是;这种烷烃具有种不同的结构;写出其中没有支链的烃的结构简式,
写出该物质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代物且氯原子在一端碳原子上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