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蓝天—展望21世纪的中国环境》研究报告中称:“从1995年到2020年,最大城市的大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北京申奥的一句响亮口号是“绿色奥运”。根据城市发展,预计到2010年,我国将建成轻轨铁路约450千米;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轻轨铁路约900千米;到2050年,将建成4 500千米共300条的城市轻轨铁路。回答1~3题。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正致力于改善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下列问题中的( )
①环境污染 ②绿地面积少 ③交通拥挤 ④就业困难 ⑤社会治安差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④⑤ |
对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不能呈现“碧水蓝天”的原因是( )
A.城市“热岛效应”时多雨天,少晴天 |
B.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四流 |
C.沙尘暴时的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量大 |
D.城市生活、生产及交通排出废气(尾气)与生活、生产废水造成城市大气和水域污染 |
修建城市轻轨铁路,除了能改善城市交通,还可以( )
关于人口的迁移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口迁移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方式 |
B.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范围内发生改变 |
C.人口迁移扫指的是国内人口迁移 |
D.到外地旅游也是人口迁移 |
对上题得出的结论,您认为产生的原因是 ()
A.江苏经济发展较快,可供人口增长需要的消费资料增多 |
B.江苏人均GDP增长较快,乡镇企业比较发达,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
C.江苏的医疗卫生事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
D.家庭观念发生变化,离婚率呈现上升趋势 |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 )
A.最近十年江苏人口的增幅达历史最大值 |
B.最近十年江苏城镇人口数量明显加快 |
C.江苏距离老龄化社会尚有较大距离 |
D.最近十年江苏的家庭户数呈现减少势头 |
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受到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 )
A.生产力水平 | B.社会福利 | C.文化观念 | D.自然环境 |
表1-1是1953-2000年江苏人口变化情况。据此回答7~8题
表1-1
年份 |
总人口(万人) |
每百万人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
家庭户规模(人) |
1953 |
3767.29 |
4.49 |
14.78 |
4.19 |
1964 |
4452.21 |
3.71 |
14.83 |
4.09 |
1982 |
6052.11 |
5.55 |
15.82 |
3.91 |
1990 |
6705.61 |
6.79 |
21.24 |
3.66 |
2000 |
7438.01 |
8.76 |
41.49 |
3.23 |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生产力大发展后,人口再生产的类型是 ( )
A.原始型 | B.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 | C.传统型 | D.现代型 |
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裁量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回答4~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