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班的鼾声 饶怀中
②这间教室只有一扇前门,靠南的墙上有两个窗户,但位置很高、开口很小,(A)外面的光线躲躲闪闪不愿意照射进来。教室里阴沉昏暗,即使大白天都要亮着灯。令学生心惊胆战的是教室里安装有“电子眼”,且是一种可以旋转的摄像头,同学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它的监控之中。
③班主任姓庞,个头铁塔似的高大,身体水牛似的粗壮,肌肤墨碳一样的黝黑。自称三国猛将庞德之后。庞老师以前是学校的体育老师,学校教导处陈主任特意挑选出来委以重任。庞老师重任在肩,决定要给这些“另类”的学子来个一个“下马威”,给他们留下“泰山压顶”的威严形象。
④第一节课是班会课。庞老师特意安排在仓库前得一块空地上进行。现场上放着十几块砖头和一个笨重的石锤。庞老师让大家围成圈儿站着,看庞老师他表演“功夫”。庞老师摆出武林高手的架势,束胸、举臂、踢腿,尔后深呼吸一番之后,便开始手劈砖块。(B)只见他气运丹田,“咔嚓咔嚓”一块块结实硬朗的砖块在他手里一一掰开,就像掰开一块块压缩饼干一样轻松,这可是硬功夫,同学们看得眼睛都直了。接着庞老师又表演起石锤来。只见他扔起那个一百多斤重的石锤就像常人提个水壶。石锤在他手虎虎生风,锤影、人影几乎分不清了。同学们一个个表情愕然,脸色煞白。表演过后,庞老师随即宣布班纪班规:不准顶撞老师,不准打架,不准缺作业……。
⑤这之后的几天里,同学们果然规规矩矩。
⑥第五天里,出事了。
⑦是语文课。老师正在解释“鼾”字的含义和用法,教室里突然传出一阵阵的鼾声,老师觉得纳闷,没想到同学们却忽然哈哈大笑。笑过之后,接着又有几位同学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并且也发出是鼾声。这时,教室里鼾声如雷,此起彼伏,同学们笑得更热闹了,简直像一锅沸腾的稀粥。语文老师气得嘴唇打颤,立马找到教导主任那儿“告状”。
⑧教导主任当即找到班主任庞老师。庞老师经调取监控录像查实,得知原来是吴天浩、胡贵、徐友三等同学在故意起哄。
⑨陈主任对庞老师说:“这回一定杀一儆百,对故意捣蛋的同学给予纪律处分。”没想到几个孩子一脸孤傲,相互逗趣说:“杀一儆百?哈哈,我们不是另类吗?好啊,我们正准备利用这个机会,尽情表演一番,好让班上打鼾的队伍不断扩大。”这些话被庞老师听见了,他暗暗沉下了脸。
⑩第二天上午,学校李校长来到了教室。李校长走上讲台向学生们深深地鞠了个躬,说:“同学们好!作为校长,我要向大家道歉,请大家原谅我在决策上犯下的错误。学校设立这个班的初衷是想让同学们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教育,改掉一些坏习惯,迎头赶上同年级的其他同学。没想到这样做却伤害了你们的自尊心。经过这些日子的观察,发现同学们都是有个性、有潜力的,你们故意用鼾声抗议让我们警醒,你们不是另类,你们需要拥有和其他同学同等的学习环境。从今天起,学校决定撤销这个班,让你们回到原来的班级继续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改掉自身的坏习惯,成为可造之材。”
⑪台下掌声如雷,有的同学还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⑫庞老师走上讲台,声音竟然有些哽咽。“作为班主任,我不称职,我同样忽略了同学们的感受。但是有一点,老师的心都是善良的,都希望同学们能进步。今后,我不再是你们的班主任,但还是你们的好朋友!”
⑬庞老师刚说完,只见胡贵同学站起身来:“老师,错的是我们,我们不该撒野胡闹。对不住老师,也对不住父母。今后,我一定遵守纪律,用心学习。”胡贵说完,吴天浩也站了起来,接着站起来的还有徐友三……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1年第6期.“特别班”特别在何处?
.依据提示,完成对小说④段到⑬段故事情节的梳理
.结合庞老师的言行,说说庞老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它可以对文章的语言和内容等进行分析点评。试从文中
(A)(B)两处画线语句中任选一处作批注。
选 处: .请谈谈小说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阅读孙友田的《剪不断的思念》一文,完成后面文题。
①母亲去世了。终日陪伴她的那把剪刀,静静地躺在针线筐里,成了母亲的遗物,成了母亲一生勤劳的象征,给子女留下悠悠思念。
②母亲是位普通的妇女。她用那把普通的剪刀,剪裁一家人的衣帽鞋袜。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每逢夜深人静时,总有一阵阵剪刀的“嚓嚓”声催我入梦。她为全家剪碎了多少长夜和寒暑,直到剪断了她与尘世之缘。
③剪断了她与尘世之缘,却剪不断亲人对她的思念。
④母亲有一双巧手,不仅针线活乡里闻名,剪纸花的手艺也很精湛。不管是姑娘的花鞋和娃娃的帽花,她一看就会剪。剪刀在她手里像条水中的鱼,穿梭在流逝的时光中。左邻右舍的大闺女、小媳妇喊着“亲嫂子”、喊着“好婶子”央求她剪花样子。记得小时候,常看她端着针线筐儿坐在门口剪纸花。针线筐里放着一本少角没边的线装书,书里夹着她剪的花鸟虫鱼,一朵朵、一只只,无不鲜活可爱。一天,街上来个吹糖人的,挑着一小锅冒着热气的糖稀,引得孩子们围上去买糖人。我不知母亲无钱,竟哭闹着也要买。母亲无奈,只好喊道:“吹糖人的,给俺孩子吹一个,俺用花样子跟你换。这不,都夹在这书本里,随你挑。”那吹糖人的果真过来挑了一副“喜鹊闹梅”,给我吹了一个“老鼠上灯台”。
⑤弟弟出生后,母亲的那把剪刀增加了一种功能:为我们哥儿俩剪头发。记得有一次,我已上小学一年级,弟弟还没有上学。当时在外面剃头挑子剪一次头发要花两毛钱,按当时的物价,能买四只肉包子。看到我们俩头发长了,母亲就和我们商量:“这四毛钱给你们,每人两毛。叫我剪呢,省下钱来能买四只肉包子吃,不叫我剪呢,到外面剪去。就没有肉包子吃。”我还没有拿定注意,弟弟却马上决定吃肉包子。只见他手里拿着两毛钱,脖子里围着一条白毛巾,老实地坐在母亲怀里,等待开剪。母亲拿起剪刀,在弟弟头上小心翼翼地剪起来,尽管她剪纸技术精湛,但毕竟不是理发师,另外剪纸和剪发是两码事。实在难为母亲了。她精益求精不断进行修改,完工之后,弟弟的头还是变成了一只“花菜瓜”。我在一旁忍不住笑,弟弟却满不在乎,他连镜子都不照一下,扯下毛巾,一溜小跑去买肉包子去了。
⑥我没有享受那一次特殊的母爱,至今后悔不已。
⑦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离别尚有团圆日,永诀再无相逢时。母亲去世,母爱已成史诗。再也看不见她的音容笑貌,再也听不到那“嚓嚓”的剪刀声……
⑧在母亲节那天夜里,我梦见那把剪刀已成为母亲的墓碑。文章以“剪不断的思念”为题,有什么好处?
作者以深情的笔触回忆了母亲生前的哪些往事?请用简洁语言加以概括。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结合上下文分析文章第③段的作用。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妙处。
(3)说说第⑥段中“特殊的母爱”指的是什么。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从“雾都” 到“霾都”
①在中国有一座城市以雾而著称,就是“雾都”重庆。
②重庆多雾,因为它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四面群山环绕,长江、嘉陵江在此交汇,空气温暖湿润,地面风速很低,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很轻易就会达到饱和状态而凝结成雾,不过气象部门的统计分析表明,近年来重庆浓雾呈逐年减少趋势,灰霾天气倒是呈逐年上升趋势。
③那么,到底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在一起,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而词典对“霾”的解释是: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能见度小于10公里。而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对“霾”给出了技术性的判识标准:“当能见度小于10千米,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所以雾与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相对湿度低于80%的为霾。
④据气象部分研究人员所说,重庆由于二战时期的军工开发和以后的军工建设,一直是严重的‘霾都’,只是过去科学认识水平不够,误认为是‘雾都’。我们以前认为能见度降低都是雾造成的,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霾。”于是,“雾都”不再有美感,反而变成了刺耳的警报,令人忧心。而且,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被冠上了“雾都”的名号:郑州被市民调侃为“宛若蓬莱仙境,郑州成‘雾都’”;乌鲁木齐被戏称为“西部雾都”“‘雾’鲁木齐”……曾经有媒体报道“北京盛夏季节30℃大雾弥漫”,我们已经知道雾是低温下饱和气块的标志,夏季30℃的高温条件下,水汽很难达到饱和程度,出现的肯定是霾。
⑤霾会降低了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会深入到人的肺部,造成人的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PM2.5的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急诊数量分别会增长5%和1%。
⑥中国的“霾都”已经越来越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多中。中国经济和工业较发达的地区,霾的日变化都呈现出增长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恐怕短期内也很难发生改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悬浮在中国城市上空的灰霾还要很久才会消散。(选自《读者》2014年第3期,有改动)从文中看,雾和霾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不少于两点)4分)
第③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霾会降低了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
(1)“主要”一词能否删去?结合句子内容说明理由。
(2)“蹿红”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作者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蝴蝶心,沧海梦
(顾晓蕊)
她只是一个中等生。
自从进入高中以后,她便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山一般压得她透不过气来。尽管她平时还算努力,成绩却始终平平。那年高考,她的分数刚够二本线,被省内一所中医学院录取。她心有不甘,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今后的日子注定平淡如水吗?她心里感到些许的失落与酸涩。
“咱们出去走走,看看,放松一下心情。”儒雅敦厚的父亲走过来说。
他们沿着湖边漫步,岸边草盛花繁,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她无暇观赏,跟随父亲朝前走着,心情沉郁得能滴出水来。
湖面上,一只蝴蝶忽上忽下地飞着。清风拂过,吹皱了一池碧水。她倏地蹙起眉头,有些担心地望着蝴蝶,怕它美丽的翅膀被风吹折。
“这是一只勇敢的蝴蝶,它迎风起舞,姿态优美动人。”父亲说,“高考失意只是一个小小的挫折,并不意味着人生就失败了,你应该像蝴蝶一样,用梦想为自己插上飞翔的翅膀。”
她笑了。嗜好读书的父亲性情一向宁静、圆融而又有智慧。他的话似一缕阳光,驱散了她心底的阴霾,她满怀期待地踏进大学校园。
她的学习成绩依然平平,父亲打来电话问候,她调皮地自嘲道:“我脑子里学习的链条可能生锈了。”
大三那年,她参加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那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村民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他们当中很多人患有各种疾病,病情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加重。
看到医疗组到来,整个村庄都沸腾了,前来看病的队伍排成了长龙。看到村民们的笑容,她心里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特别是有一件事深深地震撼了她。
有位村民的母亲患脑血栓后遗症有十年了,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随行的一位老师用针灸为她治疗,一周后老人的腿有知觉了,竟能扶着墙下地行走。中医是如此神奇深奥,而自己所知甚少,这让她既脸红又懊悔。
这次公益活动后,她暗下决心要学好中医,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她有不服输的性格,为了追回逝去的时光,她要付出十倍仍至百倍的努力,追寻更高更远的目标,考研究生。这个想法一冒出来,连她自己都感到惊讶,简直有些像痴人说梦。
“有了梦想就要为之努力,你记住,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父亲的话打消了她的顾虑。
学校的图书馆、斑驳的树荫下,到处留有她捧书苦读的身影。她埋头于书本里,甘于寂寞,独自轻舞着,美丽着。人一旦沉浸其中,学习不仅不是一种负累,反倒成为一场美妙的心灵旅行。最终,她顺利考取了本校的硕士研究生。几年后的五月,在这花香馥郁的季节,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充满灵秀之气的古典校园建筑,腋下夹着书本来去匆匆的学者……当梦中的一切变成现实,她的心里盛满了欢喜。
她笑了。她还说要感谢父亲的鼓励,让她拥有了一颗蝴蝶心,飞越人生的沧海,抵达幸福的彼岸。提及将来,她显得不慌不忙,从容安然。因为她知道,无论她身在何处,背后始终有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
(选自《文学月刊》2013年7月号,有删改)文中的“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独自轻舞着,美丽着”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蝴蝶心,沧海梦”这个标题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鉴赏。文章最后一段“让她拥有了一颗蝴蝶心,飞越人生的沧海,抵达幸福的彼岸”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壶口的黄河
肖铁
①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竞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志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睢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竞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个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⑧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成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赢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路德雏希①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选自《散文选刊》,有改动)
【注】①埃米尔·路德维希(1881~194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第①段写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有什么用意?
第⑦段按照什么顺序写黄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⑧段“这才是中国的河”有什么含义?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黑匣子,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①马航MH370事件之后,人们对黑匣子的关注明显多了,下面是你可能不知道的一些事儿。
②“黑匣子”这个名称在媒体上用得很多,但是大多数专业人士不这样叫,航空专家一般叫作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它的颜色也不是纯黑色,而是有点类似旧金山金门大桥的颜色,是所谓的国际橘。只是金门大桥的颜色较深,而黑匣子的色调较亮。
③黑匣子由两个设备构成: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它们在任何一架商用飞机或者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这样在飞机失事时,它们才更容易被保存下来。数据记录仪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早期的黑匣子使用的是有线编码,现在使用的是固态存储板。大型飞机上的固态存储器可追踪700多个参数。数据记录仪足以保存25小时的飞行数据,但是只能保存两小时的驾驶舱声音记录,并循环录制。舱声录音器不仅记录机组人员之间的对话以及他们与塔台的对话,还记录可向调查人员提供关键线索的背景噪音。
④黑匣子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其感应器接触到水,就开始发射脉冲信号,每秒发射一次,共发射30天,然后电池就没电了。法航447航班失事坠入大西洋后,搜索人员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并打捞起黑匣子。
⑤数据记录仪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包含记忆板的关键部分可承受带有钢钉的227公斤的物体从3米的高度砸到它上面。研究人员尝试在1100摄氏度的火中摧毁它,把它放进有压力的盐水罐中,或浸入航空燃料中,但黑匣子都安然无恙。
⑥MH370事件之后,专家表示,可能是时候为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升级了。乘客可以发短信、进行网络传输或浏览网页,但飞机上的数据记录仪却不能与外界进行实时沟通,现在还没有从大型飞机上传输大量数据的能力。
(根据2014年3月27日《参考消息》有关内容改写)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黑匣子”其实是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 |
B.本文第③段主要介绍了黑匣子构造、功能两个方面的情况。 |
C.法航447航班失事坠入大西洋后,搜索人员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并打捞起黑匣子,是因为黑匣子没电了,不能发射脉冲信号了。 |
D.MH370事件之后,飞机上的数据记录仪不能与外界进行实时沟通,专家表示,可能是时候为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升级了。 |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用是更加准确、直观、形象地说明黑匣子的颜色。 |
B.本文第⑤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是更加准确、严谨地说明黑匣子的结构 |
C.本文第④段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
D.本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按由内到外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数据记录仪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