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20分)
我把自己扶起来
马德
  高考发榜的那天,晓静哭了整整一个晚上。
  第二天,她站在了班主任李老师面前,劈脸问:“老师,我是不是没有考大学的命?”她的话冷冷的,弥漫着绝望之后的悲凉。
  李老师的心一惊。是的,这是晓静第二次高考了。
  晓静虽说是个女生,但更多的时候,表现得像个男孩子。她说,她得像个男人,这样好让母亲有主心骨。晓静的父亲前些年去东北做买卖,结果一去不复返,在那边另成了一个家,撇下了晓静娘儿俩。开始,母亲要死要活地闹。晓静说,妈,这个世界离开谁都能活,没有他,咱们一样能活得好。
  一个柔弱的女孩子,担起了一个家。
  晓静学习刻苦,成绩也不错,也许,她太过紧张了,连续两年高考,她的成绩都低得令人难以置信。
  命运,似乎有意跟这个可怜的孩子开玩笑。
  李老师问:“你信命?”晓静低着头,一言不发。此刻,她正笼罩在宿命的阴影里,无法挣脱。
  “我也信过命。”李老师的这句话刚出口,晓静猛地抬起头,略带惊疑地看着他。显然。老师的回答有些出乎她的意料。
  “是的,我也曾信过命,和你一样。”说完,李老师摊开双手,一边给她看,一边说:“你看,我手指的骨节粗吗?”
  晓静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看看手,又看看老师,满脸疑惑。“老师,这怎么啦?”她问。
  “这里边有一个故事。我讲给你听。”老师收起双手,接着说:“我参加高考那年,和你一样,落榜了,由于家里很穷,人们都劝我别上了,说祖坟上没有那棵草,上破天也没用。村里的一个老先生,人们都很尊敬他。有一天,他抓起我的手,仔细端详了又端详,叹了口气说,你没考大学的命,你就是一个干庄稼活的。说完,他指着我的手,解释说,你看你的手指头,又短又粗的,不像贵人的手,贵人的手指纤长,凤爪似的。为此,我曾经偷偷地留意过那些考上的同学,果然,他们的手指头,都细皮嫩肉,又细又长的,跟老先生说的一样。再看自己的手,不觉自惭形秽,无尽的自卑和绝望在心底翻滚着。那时候,我真的有点认命了。”
  “那,后来呢?”或许,相同的遭遇激起了晓静的共鸣,她急切地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
  “后来,我还是复读了一年。那一年,我不是为自己复读的,我是为天底下所有和我一样长着短粗手指的人复读的。我忍辱负重,咬着牙坚持了一年。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打破宿命,推翻魔咒。记得高考成绩下来的那一天,有人说我考上了,我没敢相信。直到,我对着成绩单,用我短粗的手指头比画着一点一点认真地看完,才彻底确信。自己考上了。”
  “好,太好了!''当李老师讲到这里,晓静轻轻地击了一下掌,发自内心地为这一结果叫好。
  “所以,对于命运,我们可以敬畏,但绝不去迷信。而要破除这宿命,是需要一点不屈不挠、不服输的劲头的。你说呢?”李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晓静说。
  “是,老师,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晓静说这话的时候,紧紧地握住了自己的拳头。
  晓静最后选择了继续复读,她差不多是那所学校唯一一个有勇气复读2年的学生了,走在校园,学生们偶尔也指指点点的,但她从来没有在意过,一如既往,有说有笑的。她成了校园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命运没有再难为她,第三年,晓静考了630多分,考取了北京的一所有名的高校。
  报到的那一天,晓静去看望了李老师。晓静说:“老师,过去的这一年,我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你说得对,对于命运,可以敬畏,但绝不能迷信。是的,当一个人不再被宿命主宰和左右的时候,天底下,也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住成功的脚步了。”
  “另外,还有个秘密,我得向你透露一下。”晓静说完,故意神秘地背起手,有些顽皮地看着李老师。
  “什么秘密?”李老师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晓静突然从背后抽出手来,摊在李老师面前,老师的脸顿时红了,他惊讶地喊道:“天哪,你的手指居然也……”
  “是的。老师,我和你的手指是一样的。不过,一个道理已在我心中永难磨灭:什么样的手,不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但,一个人的命运,一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且,在跌倒的时候,我懂得了自己把自己扶起来。”
  说完,晓静一脸的骄傲和自豪。
概述本文的故事梗概。(4分)
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试作些点评。(4分)
晓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从她的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4分)
作者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生活细节的描写,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4分)
李老师的教育方式如何?请发表你的看法。(4分)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我们可以把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有时可以引申成一篇论文,或成一本专书。这就是英文中所谓“灿烂的书”(brilliant book)。无智慧的书,往往材料堆积得和蚁邱一样,议论虽多,见解毫无。纵然可以从他得报导,却不可以从他得启示,在著者是“博而寡约”,在读者是“劳而无功”。这就是英文中所谓“晦塞的书”(dull book)。然而这类的书多极了,读者要不浪费时间,就不能不精心选择。须知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智慧。“读书得间”,就是智慧的表现。“鞭辟入里”“豁然贯通”,都不是容易的事。若是像讽诵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有何用处?
简要概述这段文字中作者的观点。
答:
文段中的画线句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嗤(chī)笑泠泠淙淙(zōng) B.惬(qiè)意一筹(chòu)莫展
C.诧(chà)意明眸善睐(lài) D.阔绰(chuò)睡眼惺松(sōng)

消逝的“放学路上”
王开岭
①“小呀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说我懒呀,没有学问我无脸见爹娘。”三十年前的儿歌倏然苏醒,在我经过一所小学的时候。下午四点半,方才还空荡荡的小街,像迅速充胀的救生圈,被各式私车和眼巴巴的家长塞满了。
②开闸了,小人儿鱼贯而出,大人们蜂拥而上。一瞬间,无数的昵称像蝉鸣般绽放,在空中结成一团热云。这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只能用“失物招领”来形容。
③就在这时,那首歌突然跃出了记忆,一字不差。
④我觉得像被什么拍了下肩,它就在耳畔奏响了。
⑤这首叫《读书郎》的儿歌,陪伴了我整个童年和红领巾季节。那会儿,它几乎是我每天上学路上的喉咙伴奏,或叫脑海音乐罢。偏爱有个理由:它不像其他歌那么“正”,念书不是为“四个现代化”或“革命接班人”,而是“先生”和“爹娘”……我觉得新鲜,莫名的亲切。哼唱时,我觉得自己就是歌里的小儿郎。甚至想,要是老师变成“先生”该多好啊。好在哪儿,不知道。
⑥那个黄昏,当它突然奏响时,我感觉后背爬上了一只书包,情不自禁,竟有股蹦蹦跳跳的念头……
⑦从前,上学或放学路上的孩子,就是一群没纪律的麻雀。
⑧无人护驾,无人押送,叽叽喳喳,兴高采烈,玩透了、玩饿了再回家。
⑨回头想,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在路上,尤其放学路上。
⑩那是三教九流、七行八作、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大戏台,那是面孔、语言、腔调、扮相、故事的孵化器,那是一个孩子独闯世界的第一步,乃其精神发育的露天课堂、人生历练的风雨操场……我孩提时代几乎所有的趣人趣事趣闻,都是放学路上邂逅的。那是个最值得想象和期待的空间,每天充满新奇与陌生,充满未知的可能性,我作文里那些真实或瞎编的“拾金不昧”“助人为乐”“一件有意义的事”,皆上演在其中。它的每一条巷子和拐角,每一只流浪狗和墙头猫,那烧饼铺、裁缝店、竹器行、小磨坊,那打锡壶的小炉灶、卖冰糖葫芦的吆喝、爆米花的香味、弹棉弓的铮铮响,还有谁家出墙的杏子最甜、谁家树上新筑了鸟窝……都会在某一时分与我发生联系。
⑪对成长来说,这是最肥沃的土壤。
⑫很难想象,若抽掉“放学路上”这个页码,童年还剩下什么呢?
⑬于我而言,啥都没有了,连日记都不会写了。
⑭那个黄昏,我突然替眼前的孩子惋惜——他们不会再有“放学路上”了。
⑮他们被装进一只只豪华笼子,直接运回了家,像贵重行李。
⑯我暗暗为自己的童年庆幸。如果说我们那一代尚可叫作露天童年、旷野童年、老街童年,那如今的孩子,则是()童年、()童年、()童年了。
⑰面对现代街区、路途和现实的社会环境,父母不敢再把孩子轻易交出去了,不允许童年有任何闪失。
⑱就像风筝,从天空撤下,把绳剪掉,挂在墙上。
⑲再不用担心被风吹跑,被树刮住了。翅膀,就此成为传说和纪念。
⑳或许,你再也看不到这样的情景了——
21一群像风筝一样在街上晃荡的孩子。
22我终于想起来了,《读书郎》的词、曲,作者乃同一人。
23宋扬,湖北人。此歌生于1944年。
读完全文,你感觉标题中的“放学路上”具体指什么?它为何会消逝?


赏析第⑩段的划线句。


结合全文内容,根据你的理解,在第⑯段的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童年、()童年、()童年
本文以歌曲《读书郎》开始,又以《读书郎》结束,结尾处,更是意味深长地说“此歌于1944”而不是“于1944”,你是如何理解的?

韩剧告诉我们怎样读书
①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热播后,不仅“炸鸡和啤酒”成为流行生活方式,就连剧中出现的图书也成了观众的枕边书,男主角书房中常常阅读的《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在一些城市的书店中便遭读者抢购。
②《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出自美国作家凯特·迪卡米洛,讲述了一只名叫爱德华·图雷恩的瓷兔子的故事,告诉读者即使是一颗极易破碎的心也可以失去爱、学会爱而又重新得到爱。据武汉一家书店负责人介绍,《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已经脱销多日,这本很文艺的书一直受冷落,没想到却被一部韩剧带动销售,现在正等待出版社发货。有的大学生说:“韩剧的推荐让我关注这本书,剧中的情节将书包装得很吸引人,很唯美。”出版界人士纷纷感慨:原来偶像剧也能引领阅读!
③的确,仔细盘点近年流行的韩剧,我们会发现隐匿其间的阅读情节到处可见,图书馆、书店场景经常出现,韩剧里男女主人公独处消遣的时候在看书,等人的时候看书,无聊的时候看书,不想被打扰时戴着耳机看书,因为感情问题翻开书而若有所思,情侣最温馨的画面是一个枕着另一个的腿看书……这样的剧中情景,不仅构成了主人公生活和现实的背景,也为剧中人物产生美好的爱情营造了文化氛围和精神氛围。韩剧中的这一阅读现象,让网友观众发帖感慨:韩剧中男人心情不好就看书,国产电视剧男人心情不好就抽烟……
④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我们国产剧中阅读场景很少,这与我国现在进入消费经济时代有关。读书的人比以前少了,电视剧的导演、编剧为盲目迎合观众,就只能安排剧中人物购物、娱乐、消费。因此,为加强审美和教育的意义,专家呼吁国产电视剧应多些读书场景,少些抽烟镜头。
⑤这样的阅读的话题,由一部时尚电视剧引发,从而思考阅读之于我们的精神和生活的重要和美好,这的确令人感慨。这说明,电视流行文化,不仅制造文化消费的时尚,而且还制造文化的时尚,读书的时尚。
(原文有删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章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产电视剧其实也有很多读书的场景,1990年电视剧《围城》热播时,很多人都去买这本书,而如今的国产剧中则“阅读场景很少”,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天坑”是如何形成的
2014年5月31日,濒临加勒比海的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怪事:其首都危地马拉城出现一个巨大的深坑,深度达到60米!有目击者称当时一幢3层建筑坠入坑中,造成至少1人死亡。
2008年3月25日凌晨,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红桥镇五阁村突然出现3个形状大小不等的巨型塌陷坑,呈直线展开,目击者称这些塌陷坑足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此后,类似事件不断出现,在附近又出现多个大大小小类似的塌陷坑,共计11个。
2010年3月以来,广西省东兰县武篆镇那论村的稻田中多处泥土下陷,出现大大小小十多个新坑,加上前几年已经出现的,总共超过30个。不过这些坑规模不大,小的直径1米,大的有6米,深度最大的为6米。因不解其因,人们习惯称之为“天坑”。
想起这可怕的一幕幕,我们会忍不住去思考: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至于“天坑”的说法,有时候是不正确的。当人们发现了地面无缘无故出现一个大坑时,因不解其因便称其为“天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国从事洞穴科学研究的著名专家朱学稳指出,“天坑”是指宽度和深度不小于100米的塌陷漏斗,并由直立的周壁构成陡峭的剖面。此外,从观赏方面来说,是否壮观、雄奇、险峻,而且具备生物多样性等综合属性,也往往被认为是鉴别天坑与一般漏斗、洼地或竖井的重要标志。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天坑”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坑。有时候可能是因为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或地面塌陷,有时候是人工采矿活动将地下掏空诱发的地表塌陷,也有的是因为曾经开挖过地面而在回填时未填实,当流水渗入地下时带走泥沙,结果导致上部土体陷落。而此次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很可能是由于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所致。
那么,真正巨大的“天坑”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就要说到“喀斯特”一词,这词源于欧洲南斯拉夫境内的石灰岩高原,该地名为喀斯特,那里岩溶地貌发育得比较典型,于是,人们便用“喀斯特”一词来代表岩溶地貌。在自然界中,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最容易发生岩溶现象,即构成这类岩石成分的碳酸钙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溶解为钙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而被水带走。因此,碳酸盐类岩石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下,并在诸如流水浸蚀和沉积、重力崩塌等各种机械作用下,易于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种形态的岩溶地形。
在岩溶作用强烈的地方,长年累月的发展,地下形成的空洞一旦造成顶部岩层坍塌,便会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状,若规模和形状达到一定程度,便可称为“天坑”。所以说,天坑就是发育成熟的一种喀斯特地貌。
当这种地质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即为“天灾”。如果发生在无人居住区,则一般不具有危害性。倘若人们能够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吸引大批学者和“探洞”爱好者前往探险,寻找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喜欢探秘的朋友一定要在当地导游或向导的指引下前往,千万不要独自行动,毕竟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前三段文字写到可怕的“怪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下列表述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天坑”是指宽度和深度不小于100米的塌陷漏斗,并由直立的周壁构成陡峭的剖面。
B.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是由于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所致。
C.碳酸盐类岩石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下,并在诸如流水浸蚀和沉积、重力崩塌等各种机械作用下,易于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种形态的岩溶地形。
D.天坑这种地质现象,如果发生在无人居住区,则一般不具有危害性。

根据文章内容,请简述真正“天坑”形成的主要原因
怎样来科学防御人为的假“天坑”的出现?请结合文意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