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每小题4分)
临江仙 朱敦儒①
直自凤凰城破②后,擘钗破镜分飞③。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 ①朱敦儒,两宋之交时的词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②指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占。③擘钗破镜: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离散。“今春还听杜鹃啼” 赏析“还”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在表情达意上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21~23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1.对这首词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风流人物:指英俊、倜傥的文人雅士。故垒:旧时的营垒。
B. 雪:喻浪花。 英发:卓越不凡。
C. 纶巾:古代佩有青丝带的头巾。强虏:劲敌,指曹军。
D. 尊:通“樽”。 酹:这里指洒酒酬月。
22.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先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布置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时空背景,气魄极大,笔力非凡。
B.“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诗人含蓄曲折地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神往,进而去追寻他们的足迹。
C.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诸葛亮装束儒雅,风度翩翩,突现诸葛亮临战潇洒从容,指挥若定。
D.“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者发出“人间如梦”的感慨,正是内心苦闷和哀伤的外露。然而并未由此而消沉、及时行乐;相反,他以酒祭江,所表达的正是对英雄的缅怀和景仰。
23.这首词把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气势奔放,一泻千里。请概括上下片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12.(1)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2)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古代诗歌阅读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此诗写于北宋神宗赵顼元丰三年(1080),苏轼谪居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时期。他被贬后充任团练副使,处境十分艰难,才能无从施展,被迫过着隐退生活。
10.(1)词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总观全词,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1.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随意移:自由自在地在树林里飞来飞去。
8.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9.作者借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5题。(8/分)
踏莎行宋•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回塘:意即曲折回环的池塘。别浦:即江河支流的水口。
13.从诗句的字面内容看,这首词吟咏的对象是()(填入一种花卉名)
14.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中用“杨柳”、“鸳鸯”来渲染,岸上、水中,一绿一红,色彩鲜艳。 |
B.因为“绿萍”,所以“莲舟”不能来,美丽不能被人发现。诗人以此暗指自己之不被用是由于被人阻碍。 |
C.“骚人”,即可指屈原,也可指历史上屈原似的文人墨客。 |
D.诗歌借景抒情,寄托个人身世的感情,抒写怀才不遇的苦闷。 |
15.“断无蜂蝶慕幽香,线衣脱尽芳心苦”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