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
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 |
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 |
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
“(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 | B.美国1787年宪法 |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D.《德意志帝国宪法》 |
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中指出: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该材料反映的是()
A.代议制民主 | B.总统制政体 |
C.两党制特色 | D.联邦制机制 |
“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为此颁布了()
A.《查士丁尼法典》 | B.《十二铜表法》 |
C.公民法 | D.万民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