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周本纪》:“(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 A.周武王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 |
| B.先代贵族和功臣均可受到分封 |
| C.姬姓贵族在分封对象中居少数 |
| D.周武王认为姜尚是灭商的最大功臣 |
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
|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
|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
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
|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
|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
|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
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有( )
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可用公式表述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1/4(资本增长)。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实际增长数据核算,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学技术增长+教育增长)。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①传统经济模式中,劳动增长和资本增长的比率由较大到较小,科技和教育的比重增大②重视科教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
③科技与教育逐步被摆在日益重要的战略地位
④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是比较合理的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山东省泰安市2008年高三期中考试,历史,40)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项“壮举”是指我国()
| A.1950年开始的扫盲教育 |
|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
| C.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 D.2001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