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周本纪》:“(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周武王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 |
B.先代贵族和功臣均可受到分封 |
C.姬姓贵族在分封对象中居少数 |
D.周武王认为姜尚是灭商的最大功臣 |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其主要原因是
A.西方某些国家的敌视 | B.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 |
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 D.“左”倾错误思潮的影响 |
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根本目的在于
A.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 B.缓和民族矛盾,巩固新生政权 |
C.实现民族团结,防止民族歧视 | D.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南沿岸的部分高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刻大撤退”。这次“大撤退”在当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为西南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 B.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奠定基础 |
C.为迁都重庆奠定基础 | D.为日后发动内战奠定基础 |
下列口号出现的顺序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革命进行到底” |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革命进行到底”、“打倒列强,除军阀” |
C.“将革命进行到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打倒列强,除军阀” |
D.“打倒列强,除军阀”、“将革命进行到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①颁布《临时约法》②成立同盟会③提出“新三民主义”④与共产党合作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