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臣民把皇帝称为“陛下”,“陛下”本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和皇帝对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 | B.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
C.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 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
大前提:凡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小前题:“二战”期间日本和美国已是帝国主义国家;结论:因此,当时日、美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这“三段论”式的推理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
C.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
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提出“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其真实目的是
A.维护公海航行自由 | B.限制德国潜艇的发展 |
C.打破英国海上优势 | D.维护美国海上霸权 |
1930年,假如你从中国洛阳出发,前往美国、英国、苏联沿途看到的不会是
A.中国:“白骨遍四野”“千里无人烟” |
B.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 |
C.英国:严禁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
D.苏联:机声隆隆,但人们衣着单调 |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
B.希特勒任总理后,德国走上独裁和扩张道路 |
C.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放手扩军备战 |
D.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共同之处是
A.均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产物 |
B.初期均为美国所操纵 |
C.成员国都包括所有大国 |
D.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