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最主要的国际意义在于( )
| A.“一国两制”成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基本原则 |
| B.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
| C.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 |
| D.向世界宣告中国有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政治能力 |
中国古代刑罚中以肉刑最为残忍。至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废除肉刑。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工业化进程的推动 |
| B.封建愚昧思想的革除 |
| C.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 |
| D.社会治安的好转 |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
|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
|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
|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太平天国 | B.洋务运动 |
| C.戊戌变法 | D.新文化运动 |
“但是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因为那仍然是中国统治阶级信仰的命根子。”(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可以用来诠释
| A.抵抗派的师夷制夷思想 |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
| 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 | D.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 |
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所过之处,往往焚学堂,毁木主,入金陵以后,又曾大规模搜书和焚书,“在秦始皇之后,像这样恣肆地践踏孔孟的事是没有先例的。”之所以出现材料的情况,原因最可能是
| A.儒家思想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
| B.宣传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
| C.使农民彻底摆脱儒家思想的影响 |
| D.说明上帝具有唯一神圣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