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在谈某机构职权时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这两个机构应是
| A.中书、门下省 | B.尚书、中书省 |
| C.尚书、门下省 | D.礼部和吏部 |
1969年《人民日报》对联合国不满、批评和谴责的文章占当年该报纸关于联合国政治类文章的71.43%,1970年为17.24%,1971年为3.13%。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三世界国家控制了联合国 |
| B.尼克松访华改善了中美关系 |
| C.中国国内“左”倾思想得以根除 |
| D.中国对美政策做出调整 |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 A.废除“中立法案” |
| 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
| C.立即对日本宣战 |
| 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 |
一战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战后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
|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 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
| 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 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
426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果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这则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 )
| A.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 |
| B.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
| C.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一 |
| D.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 |
独立战争胜利后的6年,法定建国日的13年后,美国宪法的前一部分才被通过、美国政府才开始工作。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美国没有真正取得民族独立 |
| B.联邦制使中央政府缺乏集权 |
| C.美国国内多种势力利益迥异 |
| D.美国国内政治派别间的妥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