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影剧本叙述了1844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
A.一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 | B.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
C.有民众对割香港岛感到气愤 | D.码头,一美国货船忙着卸货 |
维新派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材料主要反映了
A.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 | B.维新派全民教育的理念 |
C.维新派认为教育应该为变法服务 | D.维新派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
清代学者储大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在此他认为
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 |
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 | D.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 |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人性本善 | B.心即理也 | C.格物致知 | D.致良知,知行合一 |
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约1567—1620年)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封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火器的国家 |
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
C.我国至迟到明代火药已用于军事 |
D.神话小说不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
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时期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 B.民营企业遭到政府打击 |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