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不同因素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图,A→B代表酶促反应速率坐标(0~100%),A→C代表温度坐标(0~70℃),C→B代表溶液酸碱度坐标(pH
=0.1~14),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各线段含义提示:例如EH线段表示温度为E时,该酶的酶促反应速率为H) ( )
A.GH线段所代表的酶其最适温度在DE范围内 |
B.GH、GI线段所代表的某酶的酶促反应速率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温度 |
C.据图可说明影响某酶的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有酶的数量和底物浓度 |
D.FI线段可用来体现胃蛋白酶的作用特点 |
将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的叶片均分4块,置于不同的试管中,按下表进行实验,着色最浅叶片所在的试管是()
试管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
实验处理 |
CO2溶液 |
+ |
+ |
+ |
+ |
光照 |
白光 |
蓝光 |
红光 |
绿光 |
|
碘液 |
+ |
+ |
+ |
+ |
注:“+”表示具有该条件。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小麦的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组成葡萄糖的碳、氢和氧三种元素分别来自()
A.CO2、C3H6O3 和H2O | B.CO2、H2O和H2O |
C.CO2、H2O和 CO2 | D.C3H6O3、H2O和CO2 |
下列有关叶绿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与线粒体相同 |
B.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酶都分布在基质中 |
C.叶绿体产生的O2除供自身利用外,还可被线粒体利用 |
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重要的“能量转换器” |
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
B.叶绿体中色素能够分离的原因是在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
C.研钵中加入二氧化硅、碳酸钙和绿叶后直接用杵棒进行研磨,不用作任何处理 |
D.滤液细线要画得细而直,避免色素带间的部分重叠 |
关于叶绿体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色素与ATP的合成有关 | B.叶绿体色素与ATP的分解有关 |
C.叶绿体色素与O2和[H]的形成有关 | D.叶绿体色素能吸收和传递光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