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4分)
(1) 非若是也 ▲ (2) 轻寡人与 ▲
(3) 寡人谕矣 ▲ (4)长跪而谢之 ▲ .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徒以有先生也 老大徒伤悲
B.天下缟素 吴广素爱人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受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发 野芳发而幽香.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阅读课外短文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注释]①逮:及,到达。②邑:同乡。③文不识:一个人的名字。④与:帮助。⑤资:借。⑥大学:大学者,很有学问的人。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⑴衡乃穿壁引其光()⑵以书映光而读之()对文中划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我愿意得到你家的书,读遍它。 |
B.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全部读一遍。 |
C.我愿意得到你家的书,全部读一遍。 |
D.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读遍它。 |
文章表现了匡衡什么精神?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作青云白鹤观②项为之强翻译下面句子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选文作者围绕“物外之趣”写了童年的三件趣事:①
②。③联系全文,说说作者“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
甲:大道之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唐太宗论止盗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下列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选项是() (3分)
A.上与群臣论止盗: 止(禁止)民之所以为盗者:为 (成为) |
B.或请重法以禁之:或(有的人)故不暇顾廉耻耳:故 (所以) |
C.男有分,女有归:归(女子出嫁)安用重法邪:安 (怎么) |
D.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选贤与能(和) |
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②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下列断句正确的是()
A、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B、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C、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乙文中,对“盗”的问题,“群臣”和“上”的看法有什么不同?由此可见“上”是怎样的人?
“上”的做法使得“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甲文中意义相近的句子是(用甲文原句回答)
文言文阅读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字
邻居有烛而不(逮)
衡乃与其(佣)作
(资)给以书
遂成(大学)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B.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
C.何以战 |
D.必以分人 |
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用四字短语作答)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写出文中加点字的拼音
说()省()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A.人不知而不愠() | B.诲女知之乎() |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D.思而不学则殆() |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句话。
(1)传不习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本文中很多话都成了名言警句。如果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做成书签,你会选择哪句?请说说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