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18分)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②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⑦,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贾谊传》)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老父:指老人。③吊:哀悼,吊唁。④垢(ɡòu):通“诟”,辱骂。⑤患处之:祸患就会降临到他那里。⑥意益下:指为人更谦恭。⑦心益小:思想越谨慎小心。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⑴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⑵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
⑶岂有说乎 ( ) ⑷敬受命,愿闻余教 ( ) 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 |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重于泰山 |
C.窥镜而自视 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
D.皆以美于徐公 |
足以治楚矣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⑵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甲、乙两文所谈的都是“进言纳谏”之事,其中“邹忌”和“老父”的劝说方式有什么不同?(4分)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迎来一些劝说批评。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劝说批评?(3分)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于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文选自《》作者,朝人。(1分)
.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的地方。(1分)
元方入门不顾.解释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②尊君在不( )
③相委而去。( ) ④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下列句子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1分)、辨析下列词语含义。请依次写下来
君、尊君、家君、这个小故事一共写了几个人?分别归纳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
、首句“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对下文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小题。(10 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巨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巨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芳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 。(l 分)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闻寡人之耳者()(2)时时而间进().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2 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自李唐来()
②不蔓不枝()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④可爱者甚蕃()
⑤宜乎众矣()
⑥陶后鲜有闻().选出划线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何: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 |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 |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D.之:水陆草木之花莲之爱 |
.简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0分)
(苏轼)自密徙徐①,是岁,河②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百步扼之,汇于城下。涨不时③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④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⑤,吾侪⑥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⑦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⑧。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
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⑨,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⑩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①自密徙徐:从密州调任徐州。②河:黄河。③时:及时。④屦:粗布鞋。⑤涂潦:路上积水。⑥侪:同辈,同类的人。⑦锸:锹。⑧三板:古代长度单位,六尺高。⑨岁夫:明年的夫役。⑩虞:戒备。.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公庐于城上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公庐于城上(房屋) | B.河势益暴(凶猛) |
C.增筑故城为木岸(老) | D.富民若出(如果)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士卒多为用者 |
B.公庐于城上奉命于危难之间 |
C.民心乃安凡三往,乃见 |
D.以虞水之再至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2)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文中的苏轼是怎样一个人?结合文章简要回答。
杜畿传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举孝廉,除汉中府丞。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三国志•魏书•卷十六》,有删改).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少孤,继母苦()之 ②荀彧进()之太祖
③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④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与文中“畿亲见为陈大义”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B.可以为师矣 |
C.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
.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杜畿幼年时死了父亲,因为孝顺继母被推举为官员,后来又被太祖加封为太守。 |
B.在河东执政的时候,杜畿对老百姓实行宽松优惠的政策,对他们之间的诉讼晓以大义,让他们尽量自己解决。 |
C.为了鼓励百姓都勤于农业生产,杜畿命令增加属县里所有孝子、贞妇、顺孙的徭役。 |
D.杜畿认为社会安定、物质富足之后,就要让老百姓习武修文,提高文化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