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0分)
(苏轼)自密徙徐①,是岁,河②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百步扼之,汇于城下。涨不时③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④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⑤,吾侪⑥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⑦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⑧。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
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⑨,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⑩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①自密徙徐:从密州调任徐州。②河:黄河。③时:及时。④屦:粗布鞋。⑤涂潦:路上积水。⑥侪:同辈,同类的人。⑦锸:锹。⑧三板:古代长度单位,六尺高。⑨岁夫:明年的夫役。⑩虞:戒备。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公庐于城上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公于城上(房屋) B.河势益(凶猛)
C.增筑城为木岸(老) D.富民出(如果)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虽禁军宜我尽力士卒多用者
B.公庐城上奉命危难之间
C.民心安凡三往,
D.虞水之再至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2)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
.文中的苏轼是怎样一个人?结合文章简要回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②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①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②所遣篮舆:供雇佣的竹轿。③霁:雨过天晴。④酌:舀取。
请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二处)。
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出郭(2)
(3)自普宁经佛寺十五(4)辨才于朝音堂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以不时至,去矣。(2)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读第②段,根据作者的行踪在横线上填空。
雷峰塔出发……在洗脚……在休息……终点是
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
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诸葛亮着重指出了郭攸之等人的出色才干,希望后主刘禅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诸葛亮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日夜自鸣:    ②终不能
来问疾:④夔食
下列句子中的“以”和“僧俱以告”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遂以命楼
C.以实奇 D.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翻译下面的句子。
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日:“齐人也,坐盗。”主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手?”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吏二一人诣王(2)晏子避对曰
(3)子敬好琴(4)便入坐灵床上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2)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译文:
[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如何理解“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请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景清借书》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景清倜傥①尚大节,领乡荐②,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③,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④。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彻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熙耳。”
①倜(tì)傥(tǎng):洒脱,不拘束。②领乡荐:科举制度在各省举行的考试叫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③秘书:少见的珍贵书。④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约明日还书()②亦未书于汝()
习其声()④家人箧视之()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即以书还生

A.跪而拾之以归 B.以幽阴深邃奇 C.以为且噬己也 D.普又以其人奏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清灯窗所业书。
(2)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3)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从景清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中,你读出了景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解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