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的《群众周刊》曾刊登了上海市各界救亡协会的一则贺电:“贵军受命抗敌,立奏奇功,挽西线垂危之局,破日寇方长之焰,捷报传来,万众欢腾。”“立奏奇功”指的是
A.淞沪会战 | B.平型关战役 |
C.百团大战 | D.台儿庄战役 |
欧洲关于中国的最早历史记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一首叙事长诗《阿里玛斯贝亚》中所提到的远东希伯波里安人。这些“希伯波里安人”可能生活在
A.商朝 | B.西周 | C.东周 | D.秦朝 |
下图是姜寨遗址的复原图,呈现的是一个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生活情景。当时人们日常主要种植和分享的粮食可能是
A.甘薯 | B.稻 | C.粟 | D.玉米 |
“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里的“活动”是指
A.采集渔猎 | B.磨制石器 |
C.农业耕作 | D.饲养动物 |
据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人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最能说明
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 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 |
C.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合作又存在矛盾斗争 | 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咨文中说:“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这里,美国对“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
A.罗斯福新政 | B.新经济政策 | C.“冷战”政策 | D.“孤立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