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
|
现 象 |
解 释 |
A |
浓HNO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
浓硝酸不稳定![]() |
B |
K I淀粉溶液中通入适量Cl2,溶液变蓝 |
Cl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
C |
向某溶液中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说明该溶液中含有SO42- |
D |
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产生白雾 |
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
下面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水中的溶解度:碳酸钠>碳酸氢钠 |
B.热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 |
C.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前者产生二氧化碳少 |
D.足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反应,两者产生二氧化碳一样多 |
把钠放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下列现象不会出现的是()
A.钠浮在水面上 | B.钠熔化成小球 |
C.溶液中产生较多的气泡 | D.水溶液变成红色 |
“神州七号”三兄弟——LiH、LiD、LiT。其中Li的质量数为7,对这三种物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之比为1:2:3B.中子数之比为1:1:1
C.摩尔质量之比为8:9:10 D.化学性质不相同
关于浓度均为0.1 mol/L的三种溶液:①CH3COOH、②NaOH、③CH3COONa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CH3COO-):③>① |
B.水电离出的c(OH-):②>① |
C.①和②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c(OH![]() |
D.①和③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c(Na+)>c(CH3COO-)>c(H+)>c(OH![]() |
如图,在置于空气的容器里盛有NaCl溶液,再放入缠绕铜丝的铁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铜丝表面有气泡产生 |
B.铁钉上发生的反应为:Fe -2e- = Fe2+ |
C.一段时间后铁钉上出现红色物质 |
D.如果把铜丝换成镁条,会加快铁钉的溶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