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二)皮肤——身体最大的器官
⑴作为身体最大的器官,皮肤功能强大。可其重要性却远没有被人们充分意识到。除了为身体抵挡风吹雨打,皮肤到底还有什么功能?
⑵无瑕的皮肤是件多么美好的东西!我们爱护它,滋养它,试图改善它。但是我们通常只把它当作一层皮。其实这是误解和低估了皮肤。人类自己从未造出过比它更好的传感器、防护罩和通报器。
⑶皮肤是一个很好的保护罩。它的最外层——表皮,比莎伦包装膜还要薄。它能抗污和防水。编织紧密的表皮细胞形成了坚固的屏障,能保留水分,而把不必要的水挡在外面。死去的和脱落的细胞在表面紧凑地排列好,使皮肤更坚韧,就像一层透明的装甲衣,一旦需要的话,由干细胞组成的表皮就会加固皮肤。生产色素的黑素细胞能够抵御皮肤的头号敌人——阳光,这东西对皮肤的中间一层——真皮的伤害特别大。
⑷真皮含有大量的胶原质,它能紧致肌肤,随着胶质被不断降解,就会产生皱纹和皮肤松弛。真皮下面就是皮下脂肪,它能软化皮肤质地。分布在皮肤中的还有血管、毛囊、汗腺和产油腺。这些小东西在有化学邮递员——荷尔蒙的血浆里游泳,白细胞则在一旁漫步。大量的神经忙碌地穿梭其中,把大脑的信息传递给其他器官。接受良好的感觉神经末梢,则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和细心处理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爱抚玫瑰的美好花瓣 ,却因为害怕被它的刺扎痛而退缩。
⑸皮肤是在思想、身体和外界之间强有力的分界面。神经——免疫——皮肤——内分泌的网络把皮肤当作是一个独立自主、难以驯服的智者。它会告诉我们很多它主人的情况。想想看,如果一不小心泄漏了心里的秘密,你就会脸红;有 什么东西出毛病时,皮肤就会出鸡皮疙瘩发出警告;收缩的皮肤透露出你的害怕。它作为内分泌器官也有充实的生活,为身体的其它部分制造像维他命D这样的激素,以及自己用的类固醇和甲状腺激素等。虽然不大清楚为什么,但是很多大脑里发现的神经传递素也是由皮肤制造的。
⑹另外,皮肤是免疫系统重要的前哨。思想和皮肤的交流比我们看到的要多得多。例如,在没有搔痒或者拍打的情况下,大脑可以不可思议地让你没有外因而感到痒。情绪压力会影响到表皮的保护功能或者在内部引起炎症反应。皮肤还是免疫系统的重要前哨,它有专门的白细胞,能够吃掉入侵的微生物,并引起全身的免疫反应。因为皮肤在这方面功效卓著,所以研究人员要挑战古老的实验,把牛痘疫苗直接注射进缺乏这种免疫力的肌肉里,这样可以减少痛苦,这类似肺结核实验。虽然只用了剂量中的小部分,但是效果好象还不错。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皮肤,试概括皮肤有哪些功能?
.第5段中加点短语“充实的生活”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3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作用。
.第2段中加点词语“通常”能否去掉?为什么?
.根据文意,下列给“皮肤”所下的定义,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皮肤是身体最大的功能强大的器官。
B.皮肤是身体表面包裹在肌肉外部的功能强大的器官。
C.皮肤是身休最好的传感器、防护罩和通报器。
D.皮肤是在思想、身体和外界之间强有力的分界面。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往事依依(节选)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
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
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
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然是十
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
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
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
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
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
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
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用一句话概括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
选段第一句的“雕镂”一词改为“留下”好不好?为什么?
两位老师的讲课分别对“我”有怎样的影响?
仿照文段中描写老师的方法,写写你熟悉的老师讲课时的动作或神态。

阅读以下短文,回答后面的题
盲道上的爱
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就走过去,和她一道搬。
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③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视网膜出了问题,并让我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为啥要做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你女儿有可能失明。我听了差点昏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来给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暗暗地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家中无人时,我就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彻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竟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他们父女俩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我看见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儿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④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⑤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
⑥是的,在这个世界上,总有因这样或那样而身体残缺的人。肢体健全者如何对待这些残疾的同胞,是这个社会文明的标志。爱他们、帮助他们吧,或许有一天我们自己或者我们的亲友也会得到同样的关爱和帮助。
⑦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吧,我替他们谢谢你。
(选文有改动)
写出第②段中划线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
医生为什么要让方老师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方老师自己做的“决定”和“准备”又是什么?
方老师表演完走盲道后,她的丈夫和女儿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儿?
本文的标题是“盲道上的爱”,读完全文后,请你说说标题中的“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本文结尾满含深情地写道:“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我替他们谢谢你。”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社戏》片段,回答后面的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 ,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文中调动了多种感官来写,请从选文中各摘抄一句。
视觉:
听觉:
嗅觉:
文中描写开船的动作的词语有,从中看江南水乡的少年们的特点。
第二段中加粗加点的“跑”与第一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这两段主要写月夜行船,突出了“我”怎样的心情?从文中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第二段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段温暖的路程谁能丈量
张伟
发生在小人物身上的事迹有时蕴藏着巨大力量。比如陈玉蓉,她是一位母亲。
像大多数中国母亲一样,她的生活很平凡。一家媒体描绘了她的生活:居住在武汉一个堤坝底下的农村,家境普通,丈夫在做杂工;55岁,身材不高,脸上已有了皱纹和生活所赐的忧愁。
在过去的7个月里,这位母亲花上大部分时间用来走路,每天10公里。她希望借此减肥,但并不是为了其他光鲜的原由,而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儿子。31岁的儿子正等待她捐出一只肝脏来救治某种先天性的疾病,前提是,捐献人陈玉蓉必须首先治愈自己的脂肪肝。
这是一个寻常的悲苦故事,日日发生在我们周围。在陈玉蓉的故事里,她拒绝了丈夫的捐肝要求,独撑这份责任。她的理由冷静而现实:丈夫需要养家。
在精心照料儿子31年以后,这位55岁的母亲能为儿子做的已经没有更多了。于是,从7个月前的一个夜晚开始,她决心走路减肥。支持她的是一个没有太多根据的信念:这样可以治愈她的重度脂肪肝。
这并不是一段艰辛的路程,事实上,这段路有点平淡和乏味。据说,有时候是凌晨,天还没亮;有时候是夜晚,需要借助微弱的灯光辨路。见到这一幕的记者描述,她“像上了发条一样”,笔直有力的快速走着。
这7个月时间,世界风云变幻,但在中国南部一条长长的堤坝上,陈玉蓉在一个狭小而单调的世界里坚持,很难引起什么注意。她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来回走同一段路程而已。但也许在一个母亲眼里,这已经算得上全世界最重大的事。
她瘦了16斤,并且,医生最近宣布,她的确成功了:那个妨碍她救儿子的可恶的疾病,已经不复存在。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如今,这故事被刊登出来,并隐藏在巨大而纷繁的新闻之中。
一个平凡至此的故事,一位母亲为了儿子所能付出的一切,也许,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我们为之震撼,为一条历时7个月的漫长路途,为一颗急迫而真切的爱子之心,为一个坚忍的母亲。
我们愿推崇这位母亲所体现出来的爱。这种爱根植于人类最原始和深刻的感情中,并且不需区分贵贱,也很难被多元的社会价值观割裂。
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之中,可以找到许多同样的精神力量。它们闪烁人性的光辉,质朴但持久,它们深藏在普通人的生活之中,随处可见,却总被忽视。与越来越多的分歧、仇视和伤害相比,它们更加温暖,更加长久。在我们为不公而战斗的时候,在我们因为现实而愤怒失望的时候,我们应该努力保有它们。
我们坚持认为,每个人都应不时将目光投向如同陈玉蓉一样的故事。这样,我们可以在为生活争论或奋斗的时候,经常审视自己内心深处的平和与温暖,并藉此应对生活的种种成功和磨难。
就如同陈玉蓉那样,一位小人物,一位母亲,面对生活,她拥有每个人都值得羡慕和追求的内心力量。
( 《读者》2010第一期 )
本文的题目是“这段温暖的路程谁能丈量”,可在文中又说“事实上,这段路有点平淡和乏味”。同样说的是陈玉蓉走的那条路,前后用词是否矛盾,请阐明你的理由。
文中有一句话直接描写陈玉蓉走路的情形,请抄写这句话,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
抄写:
作用:
阅读本学期学过的以下链接文章,结合本文,写出你阅读后的感悟。
《背影》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甜甜的泥土》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父母的心》“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冷酷无情。您给的钱我们如数奉还,请把女儿还给我们吧。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
感悟:
陈玉蓉这位为子割肝的暴走妈妈感动了世人,她被推荐为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请你仿照示例为她设计一段颁奖词。
[示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相关链接】田世国: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
2004年9月30日,上海中山医院做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手术:山东汉子田世国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身患尿毒症的母亲。为了让母亲顺利完成手术,田世国还精心设计了一个“骗局”,老母亲至今都不知道捐肾的“大善人”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友情提醒∶颁奖词应点明人物事迹,彰显人物精神,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言简意丰,语言流畅且富有美感)

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④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是都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穷的景致。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2)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1997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请根据下列材料,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世界文化遗产。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011年,杭州西湖申遗成功,网民们都担心西湖周围的地价、房价又要迎来新一轮的“高潮”。法国雪铁龙公司在中国万里长城拍摄汽车广告,该广告在法国某电视台播出后,招致无数电话怒斥:“我们法兰西民族是有着悠久文明传统的民族,怎能为了拍一个商业广告,竟让汽车爬上人类文化遗产!”该广告从此被束之高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