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等,都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西方国家的陪审制度发端于罗马,罗马的律师制度是现在世界各国律师制度的初级形式……”这些材料说明罗马法( )
| A.调和了社会矛盾,巩固帝国统治 | B.建立了法律体系,维护了欧美社会秩序 |
| C.对近代欧美国家法律产生深远影响 | D.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
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假设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反映了
| A.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
| B.罗马法无法有效的解决财产纠纷问题 |
| C.罗马法的不足使其成为贵族斗争工具 |
| D.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
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重点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同时调整一些基础工业品的价格。材料表明当时价格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深化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发挥市场在产品价格调控中的积极作用 |
| C.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 | D.改变以前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现象 |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00)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 A.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
| 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进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 |
| D.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人 |
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表明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 A.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 | 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 |
| C.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 | 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
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 |
| B.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人半殖民地境地 |
| C.表明了清政府强烈的主权意识 |
| 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