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眼儿媚
无名氏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⑴这首词的上下两片都围绕一个“愁”字抒写情绪,但在写法上有所不同,请写出其中的两点不同。
答:                                                                      
⑵这首词里的数量词和时间名词的运用很有特色,请结合词句分别进行简要赏析。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本词作于宋光宗绍熙二年,金人入侵,合肥已成为离南宋的边防线不太远的“边城”。
词的上阕从哪些角度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结尾“池塘自碧”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酒泉子
潘阆①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②
【注释】①潘阆:字逍遥,又号逍遥子。至道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四门国子博士。后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②水云寒:因是清秋,所以水云觉凉。
词的五、六两句“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描写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宋杨湜《古今词话》云:“潘逍遥狂逸不羁,往往有出尘之语。”词的结尾两句“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寄托了词人什么思想?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以下小题。
梦入关吴门梦故山
韦庄赵嘏
梦中乘传过关亭,南望莲峰簇簇青。心熟家山梦不迷,孤峰寒绕一条溪。
马上正吟归去好,觉来江月满前庭。秋窗觉后情无限,月堕馆娃宫树西。
【注】①传:驿站的马车。②馆娃宫:古宫殿,在吴门(今苏州)灵岩山上。
两诗都写梦回故乡,借梦抒情,但梦境却各有特色,请对两者作分析比较。
两诗均写“月”,其作用基本相同,请对此作具体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注]
江 昉
曲阑闲凭,心事还重省。花里嫩莺啼不定,搅乱夕阳红影。
谁家翠管吹愁?一庭烟草如秋。欲去登楼望远,暮云遮断芳洲。
【注】 此词作于作者寓居扬州之时。
(1)词的上片写到“心事还重省”,词人的心事是什么呢?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对“搅乱”一词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人影窗纱
(宋)蒋 捷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注】①从他:听任他。②檐牙:高高翘起的屋角。
词中的说话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答:
请简析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