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铁药物“速力菲”说明书部分内容摘录:
【规格】每片含琥珀酸亚铁0.1g
【组成与性状】内含Fe2+34.0%~36.0%的无水碱式盐,为薄膜糖衣片
【适应症】用于缺铁性贫血症预防及治疗
【用量用法】成人预防量0.1g/日,治疗量0.2g~0.4g/日;小儿预防量30~60mg/日,治疗量0.1g~0.3g/日
【储藏】在避光、密封、阴凉处保存
【药物相互作用】与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该药片在水和乙醇中溶解度不大。
现某学校化学实验小组,为了检测“速力菲”药片中亚铁元素的存在,设计了如下几组实验:
Ⅰ、理论设计方案:
甲组同学按照设计的方案完成实验,但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
(1)甲组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乙组同学认真思考了甲组实验失败的原因,模拟药片服用后在人体中溶解的变化过程,重新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
(2)若试剂1为盐酸;则试剂2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组同学对乙组实验中最后红色褪去的现象产生了研究兴趣,探讨褪色的原因,根据微粒的组成,他们认为有两种可能的原因:
[Fe(SCN)]2+络离子中的三价铁被还原为亚铁
② 。
(3)请你对其中一种可能
进行实验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用文字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预期现象判断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Ⅱ、(4)称量“速力菲”1.0 g,将其全部溶于稀硫酸中,配制成100.00 mL溶液,取出20.00 mL,用0.01000 mol/L的KMnO4溶液滴定。三次操作读数如下:
| 序号 |
V(KMnO4)初 |
V(KMnO4)终 |
V(KMnO4) |
| 1 |
2.24mL |
14.25mL |
12.01mL |
| 2 |
0.30mL |
12.72mL |
12.42mL |
| 3 |
0.50mL |
12.53 |
12.03mL |
计算:该补血药中含Fe2+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二位小数)。
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
氧化成
,而稀硝酸不能氧化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
反应,能与
反应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
、、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鼓入过量CO2的目的是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装置②的作用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试验现象是
(6)试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哪种正确
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a. 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 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 向硝酸铜溶液中加入硝酸铜固体至饱和;同时向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
产生的气体,对比观察颜色变化
(1)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工业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合成氨生产示意图如图甲所示。

①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②图甲中条件选定的主要原因是(选填字母序号,下同)________。
A.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B.铁触媒在该温度时活性大
C.工业生产受动力、材料、设备等条件的限制
③改变反应条件,会使平衡发生移动。图乙表示随条件改变,氨气的百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当横坐标为压强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________,当横坐标为温度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__________。
(2)常温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可以导电。
①用方程式表示氨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存在的可逆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氨水中水电离出的c(H+)___________10-7 mol/L(填“>”、“<”或“=”)。
③将氨水和盐酸混合后,
某同学推测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可能有如下四种关系:
A.c(Cl-)>c(NH4+)>c(H+)>c(OH-)B.c(Cl-)>c(NH4+)>c(OH-)>c(H+)
C.c(Cl-)>c(H+)>c(NH4+)>c(OH-)D.c(NH4+)>c(Cl-)>c(OH-)>c(H+)
Ⅰ、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该溶质的名称是,上述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关系中正确的是(选填序号)。
Ⅱ、若上述关系中C是正确的,则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Ⅲ、若该溶液中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
c(HCl)c(NH3·H2O)(填“>”、“<”、或“=”,下同),混合后溶液中c(NH4+)与c(Cl-)的关系c(NH4+)c(Cl-)。
(3)氨气具有还原性,在铜的催化作用下,氨气和氟气反应生成X和Y两种物质。X为铵盐,Y在标准状况下为气态。在此反应中,若每反应1体积氨气,同时反应0.75体积氟气;若每反应8.96 L氨气(标准状况),同时生成0.3 mol X。
①写出氨气和氟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标准状况下,每生成1 mol Y,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4)已知液态NH3与H2O相似,也可以发生微弱的电离,电离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微粒,则液态NH3的电离方程式为:
镁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MgO外,还可能生成Mg3N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镁在空气中燃烧后的固体(不含单质)进行实验,探究其组成。
(1)甲组同学取一定量燃烧后的固体投入水中,得到了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的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说明固体中含有Mg3N2,生成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乙组同学为测定Mg3N2含量,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再加热A。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对A加热的目的是 。已知加入的固体质量为4.0g,最终C装置增重ag,则固体中含Mg3N2g(用含a的式子表示)。
(3)丙组有的同学认为乙组同学的测定结果偏高,理由是
。
有的同学认为乙组同学的测定结果偏低,理由是
。
丙组同学进行了改进,他们将乙组同学实验中得到的难溶固体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并
灼烧固体至恒重,测得其质量为4.08g。上述过程中,洗涤沉淀的操作是
。
镁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的固体中Mg3N2的质量分数为。
(4)有一种用铵盐与含镁矿石混合煅烧制取氧化镁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方法存在的原料成 本高、项目投资大、能耗高、副产品不好用等问题,其原理是将含镁矿石粉(含氧化镁)与 铵盐混合,经过煅烧、水溶、过滤,得到粗镁盐溶液,并回收煅烧产生的氨。写出用固体(NH4)2SO4与含镁矿石粉煅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有机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3,A有如下的性质:
Ⅰ.取A的溶液少许,加入NaHCO3溶液,有气体放出。
Ⅱ.另取A的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过量的
HNO3酸化的AgNO3溶液,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A有如下的转化:
请填空:
(1)A物质的结构简式。
(2)C→G的反应类型;A→B的反应类型。
(3)写出与C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G与过量的银氨溶液反应,每生成2.16克Ag,消耗G的物质的量是mol。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E。
C→H。
一无色气体,可能由CO2、HCl、NH3、NO2、N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此无色气体通过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发现气体体积减少。继续通过装有固体Na2O2的干燥管,发现从出气管出来的气体颜色显红棕色,再将该气体全部通入盛满水倒立于水槽中的试管内,发现最后试管里仍然为一满试管液体。由此可推知:①原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一定不会有____________;②最终结果可知原气体中______与_______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