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雌(XX)雄(XY)异株植物,其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对上表有关数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仅根据第2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形的显隐性关系 |
B. | 根据第1组或第3组实验可以确定叶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C. | 用第2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
D. | 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1/2 |
存在于RNA而不存在于DNA,存在于动物细胞质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质的糖类分别是
A.核糖麦芽糖 | B.脱氧核糖糖原 |
C.核糖 糖原 | D.脱氧核糖糖原 |
下列对生命系统层次的认识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个体都具有“系统”这个层次 |
B.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也属于生命系统层次 |
C.生态系统代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
D.生物体能完成生命活动的最微小生命系统是细胞 |
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
A.细胞核 | B.核糖体 | C.叶绿体 | D.溶酶体 |
如下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 |
B.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
C.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
Ca2+有利于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而Cu2+能抑制Ca2+的作用。若瞬间增大组织液中Cu2+的含量,将引起的效应是
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
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
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
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