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证明某种细菌对植物树叶的分解作用,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其共同之处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等份,实验过程保持树叶湿润。其他实验条件和步骤如下表所示。哪种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 )
序号 |
实验处理 |
|
甲 |
乙 |
|
方案一 |
无菌条件 |
自然条件 |
方案二 |
先灭菌,再放于适宜条件下 |
自然条件 |
方案三 |
先灭菌,再放于适宜条件下 |
先灭菌,然后接种某种细菌,最后置于适宜条件下 |
A.方案一 B.方案二
C.方案三 D.三个方案都不能达到
正常人的一生中,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P随年龄变化的曲线正确的是( )
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
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
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
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
下列前项为实验试剂,后项为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正确的是( )
A.斐林试剂,使蔗糖呈现砖红色沉淀 |
B.碳酸钙,使植物的叶研磨得更充分 |
C.酒精,使细胞中的DNA溶解 |
D.醋酸洋红溶液,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 |
如图所示的四个方框依次代表细菌、黑藻、酵母菌、蓝藻,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物质或结构。下列哪项不属于这种物质或结构()
A.核糖体 | B.RNA | C.DNA | D.染色体 |
将标记的尿嘌呤核糖核苷引入某植物的活细胞后,可检测到放射性的结构是()
A.细胞核、液泡、中心体 |
B.核糖体、细胞核、高尔基体 |
C.细胞核、核糖体、细胞质基质 |
D.核糖体、内质网、液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