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完成后面题目。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此景的目的是什么?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词评家说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叶梦得的这首词颇具豪放之风,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如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刻画、情感抒发等),对这首词的豪放风格加以赏析。(200字左右)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叶梦得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注释:①八公山:淝水流经这里,在此曾发生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丞相谢安命其弟谢石、侄谢玄率兵应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②叶梦得:南宋词人,主战派。此词写于他被主和派排挤出朝期间。③桓筝:谢安(号东山)晚年被晋孝武帝疏远,一次陪帝饮酒时,其旧部桓伊弹筝助兴,唱《怨歌行》,谢安闻之流泪,武帝也面有愧色。
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头三句写词人登高远眺所见之景,暗含故都风景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慨。
B.“想乌衣年少”一句中的“想”字所领起的七句,追忆了当年淝水之战的情景。
C.“沸浪骇奔鲸”一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谢家子弟所率东晋部队的夺人气势。
D.“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两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不再的慨叹。

这首词结尾处用了谢安晚年的典故,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6分)
寒食[注]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日献郡守伍唐珪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注]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做寒食节。
这两首诗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在写景抒情手法和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22-23题。
京口月夕书怀旅夜书怀②
(南宋)林景熙①(唐)杜甫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作者老家在温州平阳,此诗是他转徙京口时的感怀之作,当作于宋亡之后。②这首诗是作者离开成都草堂后在渝州(今重庆)一带飘泊时所写。
《京口月夕书怀》中的“凉”字堪称关键,全诗以山风、秋夜来写_______之凉,以华发、异乡写_______之凉。
请结合诗句分析《京口月夕书怀》和《旅夜书怀》两诗中作者情感的相似之处。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22-23题。
京口月夕书怀旅夜书怀②
(南宋)林景熙①(唐)杜甫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作者老家在温州平阳,此诗是他转徙京口时的感怀之作,当作于宋亡之后。②这首诗是作者离开成都草堂后在渝州(今重庆)一带飘泊时所写。
22.《京口月夕书怀》中的“凉”字堪称关键,全诗以山风、秋夜来写▲之凉,以华发、异乡写▲之凉。
23.请结合诗句分析《京口月夕书怀》和《旅夜书怀》两诗中作者情感的相似之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