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甲是某种动物体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乙是该动物产生的一个卵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甲图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填序号)。将该细胞置于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等渗溶液)中,一段时间细胞也会胀破,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
(2)若这是人的大腿肌细胞,在进行长跑时,大腿肌肉会感到酸痛,这是由于葡萄糖在细胞的[ ](填序号)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结果。
(3)具有该细胞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不可能是处于第______营养级。
(4)甲图与根尖分生区细胞相比,不同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乙是甲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参与这一过程的非膜结构的细胞器有[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6)根据乙图在方框中绘出形成该细胞的次级卵母细胞(中期)的示意图,并注明染色体上的基因。
|
右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分子;B代表;D代表。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
(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本校连续四年来全体学生的体检结果对全体学生进行红绿色盲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汇总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
性状 |
表现型 |
2004届 |
2005届 |
2006届 |
2007届 |
||||
男生 |
女生 |
男生 |
女生 |
男生 |
女生 |
男生 |
女生 |
||
色觉 |
正常 |
404 |
398 |
524 |
432 |
436 |
328 |
402 |
298 |
红绿色盲 |
8 |
0 |
13 |
1 |
6 |
0 |
12 |
0 |
(1)第1组同学分析上表数据,可反映出红绿色盲遗传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2)第2组同学希望了解红绿色盲症的__________,所以调查色盲男生甲的家族遗传病史,记录如下:男生甲的外祖父为红绿色盲,但其外祖母、祖父母、父母均正常。请问:男生甲的家族中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男生本人,这种传递特点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中发现一男生(III10)患有红绿色盲,其姐姐患有白化病,经调查其家族系谱图如下:☆
①若III7与III9婚配,生育子女中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
②若III7为肤色正常的纯合子,与基因型为aaXBXB的女性结婚,妻子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脱屑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会患这两种病。妻子应采取下列哪种措施_______________(填序号),若妻子基因型为aaXBXb,应采取下列哪种措施___________(填序号):
A.染色体数目检测 | B.基因检测 | C.性别检测 | D.无需进行上述检测 |
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窄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子代全为宽叶雄株,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2)若子代全是雄株,宽叶与窄叶之比为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3)若子代雌雄植株为1:1,宽叶与窄叶之比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是受单基因(A、a)控制的。有人对某一社区的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组合序号 |
双亲性状 |
家庭数日 |
油耳男孩 |
油耳女孩 |
干耳男孩 |
干耳女孩 |
一 |
♂油耳×油耳♀ |
195 |
90 |
80 |
10 |
15 |
二 |
♂油耳×干耳♀ |
80 |
25 |
30 |
15 |
10 |
三 |
♂干耳×油耳♀ |
60 |
26 |
24 |
6 |
4 |
四 |
♂干耳×干耳♀ |
335 |
0 |
0 |
160 |
175 |
合计 |
670 |
141 |
134 |
191 |
204 |
(1)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
(2)一对油耳夫妇生了一个干耳儿子,推测母亲的基因型是______,这对夫妇生一个油耳女儿的概率是__________。
(3)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其原因是。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中心法则,填充下表(注:遗传密码:亮氨酸CUA,天冬氨酸GAU,丙氨酸GCU,精氨酸CGA):
(1)DNA双链 |
Ⅰ |
T |
C |
||||||||||
Ⅱ |
C |
A |
C |
A |
|||||||||
(2)mRNA |
G |
A |
|||||||||||
(3)tRNA |
G |
U |
|||||||||||
(4)氨基酸 |
亮氨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