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1年3月26日晚,我国86个城市的众多社区、企业、学校熄灯一小时,参与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全球环保活动。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能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性的物质活动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毛泽东同志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到邓小平同志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习近平总书记以“新质生产力”回应新时代科技革命大潮、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体现了(

①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④真理总是在否定原有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每当鲜花盛开的季节,赏花者纷至沓来。某公园用“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度”“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灵”等宣传语,代替“禁止折花”“摘花可耻”等警示语,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违规摘花的游客明显减少。该现象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①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就能变革客观现实

②人的思想观念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③思想观念具有能动性,不受制于客观现实

④客观现实的变化会引起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这一论述的认识论根据是(  )

①发展着的社会实践不断向认识提出新的课题

②社会实践为认识发展创造了越来越优越的条件

③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是认识的根本目的和归宿

④社会实践为验证认识正确与否提供了客观标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农村,这个曾被一些人视为“穷困”“闭塞”“落后”的地方,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创业。据统计,2012年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 1220 万人。从过去“争相跳农门”变成“我要回农村”,说明(  )

①任何价值观和价值判断都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

②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源于主体的知识和能力

③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正确与否取决于其对主体的实践能否发挥导向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23年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60周年。六十年来,雷锋精神历久弥新,成为一面永不褪色、光芒永存的精神旗帜;“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响彻中国大地,成为鼓舞和激励亿万青少年成长进步的强大动力。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因为它(  )

①具有超越性,不受一定时期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②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

③与时俱进,在不同时期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④适应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实践需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