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徐州24)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后,小冬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
[查阅资料1]
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
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
[实验探究]
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_____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呢?
[查阅资料2]
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
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
[理论探讨]
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_____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Fe2O3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生是Fe3O4。
[拓展延伸]
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_____;
Fe2O3高温时会分解成Fe3O4和一种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_____,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树植物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病原线虫从松树的伤口进入,寄生在树脂道中,大量繁殖后遍及全株,造成水分输送受阻、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合成急剧减少。
目前,防治松材线虫主要措施是给松树"注射"一种有效成份是苦参碱的免疫激活剂。注药方法是在松树树干基部斜钻出一个小孔,在小孔上插入药剂瓶(如图),依靠树体自身的输导功能将药液运输到树体各个部位,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目的。
已知每瓶药剂的质量是50克,苦参碱的质量分数为0.3%.欲利用质量分数30%的苦参碱原液,配制这样的免疫激活剂50000瓶,需要原液的质量是多少?
最近,国外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在锌原子周围聚合咪唑钠(C 3H 3N 2Na)和苯并咪唑(C 7H 6N 2)两种有机物的新型玻璃,与硅原子周围聚合各种无机物的传统玻璃相比,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和延展性。
(1)硅元素与锌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不同。
(2)新型玻璃具有更好的延展性,这属于物质的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请列式计算咪唑钠(C 3H 3N 2N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小金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 2从导管a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O 2后,在导管b处连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20mLO 2后在导管a处连接乳胶管并用止水夹夹紧,如图乙所示。
步骤2: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管内的铁丝其现象如表所示。
观察对象 |
现象 |
①干燥的普通铁丝 |
没有明显变化 |
②潮湿的普通铁丝 |
较多红褐色锈斑 |
③潮湿的纯铁丝 |
没有明显变化 |
(1)步骤1中,检查U形管内是否已充满O 2的方法是 。
(2)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 O 2,在此实验中能支持此条件的证据是 。
(3)通过对比实验现象,此实验还可得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 。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请你一起研究学习,并回答有关问题.
研究主题: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相关信息:一定体积的溶液中,离子的数目越多,其离子的浓度越大.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能反映离子浓度大小.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电导率越大,离子浓度越大.
(1)实验一:恒温条件下,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硫酸,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中甲曲线所示.
①写出Ba(OH)2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甲曲线M点时混合液体呈 色;
③通过对甲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M点前曲线下滑的过程中,H+和OH﹣结合成H2O,Ba2+和SO42﹣结合成BaSO4
B.M点时离子浓度几乎为零
C.M点后溶液电导率逐渐增大,仅由于溶液中H+在逐渐增大
(2)实验二:恒温条件下,向等量同浓度的稀Ba(O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Na2SO4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上图乙曲线所示.
①通过对乙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开始至完全反应过程中,电导率减小,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B.电导率下降到最低点时仍然较大,表明溶液中还存在较多离子
C.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中Na+数目一直增大
②N点时,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③通过比较分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与反应的离子,结合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导致其浓度 (填“增大”或“减小”).
(3)拓展:①请根据示例仿写离子方程式.
示例AgNO3+NaCl=AgCl↓+NaNO3离子方程式:Ag++Cl﹣=AgCl↓
仿写:BaCl2+Na2SO4=BaSO4↓+2NaCl离子方程式: .
②向一定量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持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溶液先变浑浊后浑浊逐渐消失.请推测此过程的溶液中Ca2+的浓度变化情况 .
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金属的性质时,将一段去除氧化膜的镁条,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静置,发现试管中有灰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
灰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猜想假设】
小华认为灰白色沉淀为碳酸镁(MgCO 3),其他同学认为不需要实验就能否定小华的猜想,理由是 .
小宇认为由于反应后氯化镁的生成量偏多,灰白色沉淀为不能再溶解的氯化镁固体.
小彤认为灰白色沉淀为脱落的镁粉细颗粒.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①取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适量的氯化镁固体 |
氯化镁固体 (选填"溶解"或"不溶解") |
小宇猜想错误 |
②取适量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中 |
(选填"有"或"没有")气泡冒出 |
小彤猜想错误 |
基于以上探究与分析,原有猜想均遭到了否定.
【查阅资料】
HCl+AgNO 3═HNO 3+AgCl↓,AgCl是一种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2】
他们又另取灰白色沉淀放入试管中加热,将蘸有硝酸银溶液的玻璃棒伸入试管内,玻璃棒上的溶液出现白色浑浊,证明产生了 气体.再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悬于试管口,试纸变 色.
同学们请教老师后得知,足量的镁与稀盐酸反应时,溶液会经历从酸性到碱性且碱性逐步增强的过程,从而生成了碱式氯化镁沉淀.据文献介绍,碱式氯化镁存在多种组成结构,化学通式可表示为Mg x(OH) yCl z•mH 2O(其中2x﹣y﹣z=0,0≤m≤6).
【反思拓展】
(1)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镁条的用量宜少不宜多.
(2)铁片和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产生的现象也不相同,据此推测出铁的活性比铜 .还可根据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来确定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