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环保意识增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1)甲烷是一种理想的洁净燃料。已知:
CH4(g)+2O2(g)= CO2(g)+2H2O(g);△H= —802.3kJ·mol-1
H2O(1) =H2O(g),△H =+44.0kJ·mol-l
则4.8g甲烷气体完全按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为 。
(2)利用甲烷与水反应制备氢气,因原料廉价,具有推广价值。
该反应为CH4(g)+H2O(g)CO(g)+3H2(g);△H=+206.lkJ·mol-l。
①若800℃时,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l.0,某时刻测得该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
则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是 。(填标号)
A.v(正)>v(逆) | B.v(正)<v(逆) |
C.v(正)=v(逆) | D.无法判断 |
②为了探究温度、压强对上述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组对比实验(温度为360℃或480℃、压强为101 kPa或303 kPa,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
表中t= ,P= ;
设计实验2、3的目的是
实验l、2、3中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是 (用K1、K2、K3表示)。
某物质的晶体中含Ti、O、Ca三种元素,其晶胞排列方式如右图所示,晶体中Ti、O、Ca的个数之比为()
A.1∶3∶3 | B.2∶3∶1 | C.2∶2∶1 | D.1∶3∶1 |
下列关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或运动状态的描述中,不完全是专指碳原子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有六种运动状态 |
B.L能层p能级只有一个空轨道 |
C.L能层有两个未成对的电子 |
D.最外层p能级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 |
下列关于丙烯(CH3—CH =CH2)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烯分子有8个δ键,1 个∏键 |
B.丙烯分子中3个碳原子都是sp3杂化 |
C.丙烯分子不存在非极性键 |
D.丙烯分子中3个碳原子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Cl、HBr、HI的熔、沸点依次升高与分子间作用力大小有关 |
B.H2O的熔、沸点高于H2S是由于H2O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
C.I2易溶于CCl4可以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 |
D.甲烷可与水形成氢键这种化学键 |
分子晶体在通常情况下不具有的性质是()
A.晶体微粒是分子 | B.干燥或熔化时均能导电 |
C.晶体内微粒间以范德华力结合 | D.熔点和沸点一般低于原子晶体和离子晶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