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曲线AB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径迹,不考虑重力和空气阻力,粒子在由电场中的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粒子带负电 |
| B.粒子在A点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比在B点受到的大 |
| C.粒子在A点的动能比在B点的动能大 |
| D.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电势能大 |
如图2(甲)所示,A、B是电场中的一条直线形的电场线,若将一个带正电的点电荷从A由静止释放,它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电场线从A向B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图象如图2(乙)所示,比较A、B两点的电势
和场强E,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如图1所示,弹簧秤外壳质量为m0,弹簧及挂钩质量忽略不计,挂钩拖一重物质量为m,现用一方向沿斜面向上的外力F拉着弹簧秤,使其沿光滑的倾角为
的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弹簧秤读数为:
A.![]() |
B.![]() |
C.![]() |
D.![]() |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10m/s2,地球半径R=6.4×106m,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假设地球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则地球的平均密度(单位:kg/m3,保留一位有效数字)是:()
| A.6×102 | B.1×103 | C.6×103 | D.6×104 |
用某单色光照射一金属表面,能产生光电效应,现减弱光照强度:()
| A.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小 |
| B.光强减弱后,光电子逸出的时间将增加 |
| C.光强减弱到一定程度,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
| D.单位时间内的金属表面逸出光电子的数目将减少 |
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通过
轰击
发生核反应,成功合成了第118号元素。实验表明,该元素的原子核先放出5个相同的粒子X,再经过连续3次
衰变后,变成了质量数为280的第112号元素的原子核,则上述过程中的粒子X是:()
A. 粒子 |
B.质子 | C.电子 | D.中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