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她的困惑是:不知道实验室准备的凸透镜的焦距。
小亮给他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根据图14甲所示的设计方案图进行实验.测出焦距。
你的意见:小亮的“方案”是 (填“可行”或“不可行”)的。
A.如果“方案”可行,请你对利用该“方案”测量焦距的具体操作提出一条注意事项:
;
B.如果“方案”不可行,请提出你的解决方案:_
(说明:若你认为“方案”可行,则选A解答,若你认为“方案”不可行,则选B解答)
(2)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14乙所示(P点是2倍焦距处)。你解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整后,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
(4)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_____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图中的_________(填“C”或 “D”)箭头所示的方向去观察;
(5)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
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 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__________.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
(4)图甲是小勇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乙中的_______.
如图a所示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对水加热了较长时间后水才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请指出他们在实验操作中的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纠正错误后他们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b中的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____.
(4)根据记录在图c中画出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图像.
下表列出的是在进行探究实验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请你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填写在表中对应的空格里.
实际问题 |
解决方法 |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实验中,拍桌子时桌面的振幅太小,不便于观察. |
在桌面上撒些泡沫颗粒,观察拍桌子时泡沫的跳动 |
为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按亮激光小手电,但不能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 |
|
手里仅有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无法直接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
如图所示是-10℃的冰块在受热熔化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块熔化过程持续__________min,此过程温度__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楠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并用蜡烛作为光源,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
(3)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线所对应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时所成的像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所成的像的性质相同。
(4)如果将蜡烛移到图乙中30cm刻线处,这时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