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著名史学家布罗代尔说:“(英国现代化)得力于人类智慧或偶然机遇,各个部门的发展可能有早有晚,但每个部门的发展无不为其他部门创造了有利的发展条件。”据此说明他认为
| A.英国现代化模式具有普遍性,是各种因素综合用的结果 |
| B.英国的模式不带有普遍性,是一种特殊条件下的特殊现象 |
| C.英国的工业化模式具有可推广性 |
| D.英国的工业化道路具有不可复制性 |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 A.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
|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
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
|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
|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
| 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
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 )
| A.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 | B.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
| 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 D.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来讲,大多为百姓而“鸣”,只有一家为统治者而“鸣”,它是( )
| A.儒家 | B.法家 | C.道家 | D.墨家 |
“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
|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
|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