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曾有人上奏朝廷:“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倭人之手……”这一奏折是在哪一条约签订后提交的
A.《南京条约》 | B.《马关条约》 |
C.《辛丑条约》 |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
祠堂是族人们祭祖的地方,福建农村王姓家族还保持着家族祠堂。该家族从高至低的辈分排序中,有一组是:怀、宗、维、大,民国元年除夕主持祭祖的是“宗”字辈的王宗烨。按照宗法制,这个人在“宗”字辈中一定不是()
A.小宗 | B.大宗 | C.嫡长子 | D.族长 |
下列对夏商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
B.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
C.采取民主的方式推选国家最高掌权者 |
D.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
“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完整统一。”与材料中风格一致的作品是
A.《诗经》 | B.《离骚》 |
C.《马拉之死》 | D.《老人与海》 |
1844年6月4 日,德国爆发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指出,工人们“毫不含糊地、尖锐地、直截了当地、威风凛凛地厉声宣布,他们反对私有制社会”。材料反映出
A.起义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
B.欧洲无产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
C.起义的斗争目标设定显然过高 |
D.起义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
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其近代化历程紧密相连(见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疆界”就是地理意义上的、有形的、筑了界碑的
②18、19世纪中国的疆界观的实质是天朝上国(封供体系或宗藩体系)的传统观念
③18、19世纪英国的疆界观的实质是通过殖民扩张获得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原料、商品市场、资本市场
④“疆界”是传统的或近代的、多形态的、观念的、文化的、利益的、移动的、无形的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