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是二战时期日军在亚太地区的兵力分配表,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战争爆发时 |
1942年 |
日本投降时 |
||||
| 中国战场 |
太平洋战场 |
东南亚 |
中国战场 |
太平洋、印度洋战场 |
中国战场 (不含东北) |
东南亚、太平洋战场 |
| 35个师团 |
10个师团 |
7个师团 |
37个师团 |
15个师团 |
111多万人 |
不到10.9万人 |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打击了敌人
C.日军在整个亚洲都发动了侵略战争 D.日军不断向中国战场大规模增兵
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 A. |
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
| B. |
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 |
| C. |
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
| D. |
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 |
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如图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 |
土地兼并程度 |
B. |
经济发展水平 |
| C. |
人口自然增长 |
D. |
移民流入数量 |
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
| A. |
实录历史事实 |
B. |
提升周王权威 |
| C. |
维护等级秩序 |
D. |
强调文化差异 |
对图片的合理解释是( )

| A. |
机械投入减少反映农业集约化程度降低 |
| B. |
农业技术变迁呈现出节约劳动力的倾向 |
| C. |
化学品广泛使用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
| D. |
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农业逐步走向衰落 |
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据统计,在1906年之前的20年内,议会只通过了九次针对政府议案的修正案。有人戏称,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 |
内阁逐渐走向集权 |
B. |
内阁议会权限不明 |
| C. |
政党政治渐趋成熟 |
D. |
议会体制受到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