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该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
|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
|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
| 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等明显的狭隘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
19世纪60年代的福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也”。这一现象说明
| A.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兴起 | B.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的束缚 |
| C.民族工业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性 | D.列强在中国开办船舶制造业 |
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B.民国的建立改变了人们的服饰习惯 |
| 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D.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
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在机器竞争时代,“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于是纷纷兴办实业以救国,中国工业化开始艰难起步。其标志是
| A.洋务运动 | B.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
| C.外国在华设厂 | D.维新变法 |
17世纪上半叶,荷兰人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是
| A.建立大种植园 | B.海盗劫掠 |
| C.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 D.黑奴贸易 |
下列关于19世纪末出现的“大企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 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
| C.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 | D.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