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
|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
|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
|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
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分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
|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
|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
|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
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的方式不同,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前末梢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以下关于电突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速度较化学突触快 |
| B.形成电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中任何一个产生神经冲动均可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
| C.神经递质阻断剂可以阻断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 |
| D.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可使细胞内ADP的含量增加 |
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
|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
|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
|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
乙酰胆碱是兴奋型的神经递质,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使该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氯离子(Cl-)进入细胞内,正确的判断是
| A.形成局部电流 |
| B.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保持不变 |
| C.抑制细胞兴奋 |
| D.使细胞膜内电位由正变负 |
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
|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
|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
|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