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果蝇是一种非常小的蝇类,遗传学家摩尔根曾因对果蝇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摩尔根等研究时发现:(1)近百年来,果蝇被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而且它是早于人类基因组计划而被进行基因测序的一种动物。科学家常选择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举出两点即可):

P
灰身♀×黑身♂
红眼♀×白眼♂
F1
灰身
红眼
F2
灰身:黑身=3:1
红眼:白眼=3:1

(2)右表的两对相对性状中,如果进行正交与反交,产生的F1、F2结果不一致的是                        。一般情况下,用一对相对性状的真核生物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如果结果一致,可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是___      _       _基因。
(3)实验设计:已知果蝇的直刚毛和卷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直刚毛对卷刚毛为显性),且雌雄果蝇均有直刚毛和卷刚毛的类型。若用一次交配实验即可证明这对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选择的亲本表现型应为                           
预测结果:
①若子代中                                       ,则这对基因位于X性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中                                       ,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中                                       ,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2009年下半年,我国许多地区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热和消毒剂敏感,而对干燥和低温的抵抗力强。其核酸由8个片段组成,分别编码10种蛋白质。如图表示其活动周期,A、B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

(1)该病毒由____外壳(衣壳)和____组成。被膜中含有病毒融合蛋白,它在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时起关键作用(每空1分)。
(2)能正确表示病毒侵入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①表示第一次感染,②表示第二次感染,2分)()

(3)根据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预防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
A.疫苗B.抗体
C.抗生素 D.抗病毒药物
(4)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健康人在一段时间内也可能再次感染甲型H1N1流感,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____识别抗原(每空1分)。
(5)机体能合成数百万种特异性抗体,抗体种类如此多的原因是其分子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请你回答:

(1)图甲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_____________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图甲中代表生产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字母依次是_____。
(2)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前者自我调节能力较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乙,请你在丙图中完成植食性昆虫在t0-t2时间段的数量变化曲线图。
(4)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1000KJ,则该生态系统中D最多可得到能量__KJ。
(5)如图表示两种生物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群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B.t3~t5时间内,甲种群的年龄组成是衰退型,乙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C.乙种群在t5时刻达到了环境容纳的最大值,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
D.甲乙两种群的全部生物构成群落

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自然情况下,正常的玉米植株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玉米植株的性别由两对基因(B、b和T、t)控制,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与性别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1)①将基因型为BbTt的玉米植株去雄后,授以bbTt玉米植株的花粉,杂交得到的后代植株的性别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让基因型为BbTt的玉米植株作亲本,自交得到F1代,让F1代植株中的雄株和雌株玉米杂交,则产生的F2代中雌性玉米植株占的比例为_____。
(2)某同学用纯合有色饱满籽粒的玉米与无色皱缩籽粒的玉米杂交,F1全部表现为有色饱满。F1自交后,F2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有色饱满73%,有色皱缩2%,无色饱满2%,无色皱缩23%。(实验条件与操作均符合要求,后代数量足够多)
①该同学据此判断,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欲进一步验证这一判断,最好选择表现型为_____的玉米与F1植株杂交。预测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1自交后,F2代产生了少量的有色皱缩和无色饱满玉米,从减数分裂的角度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细胞学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10分)图甲表示从青蛙体内分离出一部分新鲜的腓肠肌及相连的部分神经组织,图中a为神经纤维与腓肠肌细胞的连接处。图乙是图甲中a部位的扩大图,其中Ach(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当兴奋传到传出神经末梢时,Ach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假设在实验过程中,适宜条件下肌肉和神经组织均能保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利用上述材料做了如下一些实验:

实验一:将2个微电极置于上图b、c两处神经细胞膜外,并与灵敏电流计正负两极相连;微电流间隙刺激e处,结果肌肉收缩,且电流计指针偏转。
实验二:将一定浓度的阿托品溶液滴加在脊柱与c点之间的某处(d),重复实验一,结果与实验一相同;再将一定浓度的阿托品溶液滴加在神经肌肉连接处(a处),重复实验一,结果肌肉不收缩,但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同实验一;
实验三:将一定浓度的阿托品溶液滴加在脊柱内部处,重复实验一,结果肌肉不收缩,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1)预测实验一中每一次刺激后指针偏转情况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说明阿托品溶液阻断兴奋在_______________,而不影响兴奋在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结果说明脊柱内部_______________。
(4)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Ach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断Ach的分解,则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科研组对密闭大棚内番茄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进行了研究。绘出了单株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图(甲)和M点对应情况下的大棚内一天中的CO2含量的变化图(乙)。用红外测量仪在恒温不同光照下测得下表数据(实际光合量用葡萄糖表示)和植株呼吸作用释放CO2为0.6umol/h。请回答:

(1)番茄植株分别在图中N、B、F时,限制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外界因素中,共同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乙中DE段时,植株叶肉细胞中产生[H]和ATP的场所是_______,该段曲线形成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给大棚中的番茄植株一定量的14CO2,则在适宜光照下,14C首先会出现在番茄植株叶片的_______细胞中的_______化合物中。
(4)当光照强度为1klx时,番茄植株的实际光合量都为0.1umol/h,这与图乙中_______点对应的光合作用情况类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