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荀卿论 苏轼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其所行者。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知,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说。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冠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聊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聊独早:“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复、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灰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读本》,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浩乎不知其津涯涯:边际 |
B.冉有之知知:通“智”,智谋 |
C.要在于不可易也易:轻视,看不起 |
D.此亦必有所恃者矣恃:依仗 |
下列句子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蚓无抓牙之利 |
B.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其皆出于此乎 |
C.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相与枕藉乎舟中 |
D.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否定荀卿的一组是
①大变古先圣王之法 ②喜为异说而不让
③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 ④焚烧夫子之六经
⑤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⑥荀卿明王道,述礼也
A.②③⑤ | B.①③⑤ | C.②④⑤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的主张博大精深,但通俗易懂,人们如果完全按照孔子的主张去做,想要成为一个圣人也不困难,即使不能做到,也会少犯错误。 |
B.子路、子贡、冉有都是天下人认为难得的人才,但这三人却因为喜欢高谈阔论而不被孔子喜欢,相反,寡言的颜渊却深受孔子的喜爱。 |
C.李斯骄矜傲慢,扰乱天下,犯下“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等过错,是因为受到他的老师荀卿高谈异论的影响。 |
D.文章先写孔子循规蹈矩,不敢放言高论,后写荀卿喜为异说而毫不谦让,敢发高论而不顾一切,这样构成了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
将下列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
②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
③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享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以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 “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十二渠经绝驰道,到汉之立,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长吏终听置之。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为具牛酒饭食具:备办 | B.以故城中益空无人更,更加 |
C.幸来告语之幸:幸亏 | D.皆衣缯单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②比诸侯之列 |
B.①以故多持女远逃亡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
C.①且留待之须臾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
D.①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②常为晋君赐矣 |
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西门豹初到邺城,从长老哪里了解到当地给河伯娶亲的事:即,祝巫看到长得漂亮的贫苦人家的女子,就说此女子应该嫁给河伯为妻,便立即给被选定的女子打扮好,投到河中。 |
B.西门豹为了改变这个恶俗,采用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借口给河伯选定的妻子不好看。把祝巫投入河中让她给河伯禀告,并接着将祝巫的三个弟子、三老及廷掾都投入河中,邺城的官员百姓,再没有人敢提起给河伯娶亲的事情了。 |
C.西门豹到邺城后,开始兴修水利。老百姓有怨言,他也无所畏惧,并认为修水利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然而,兴修水渠的事情因为阻碍了御道而被迫改变。体现了西门豹审时度势,知错能改的优良品质。 |
D.本篇在写作上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在叙事上,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人物对话逐步展开的。这样就使文章生动具体,避免了平铺直叙。其次,注意从神态、语气上加强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注意选择具有性格化的语言来刻划人物。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 选择题每题3分 )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晋书·王羲之传》) 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长,辩赡 赡:丰富 | B.我书比种繇,当抗行 抗:抵挡。 |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信:信使 |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冠:位居第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谢安未仕时亦居焉且焉置土石 |
B.意甚悦,固求市之固时俗之工巧兮 |
C.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低头共耳语:“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
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 )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④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 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 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2)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3)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阅读《渔父》一文,回答小题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楚国官名,主管楚国屈、景、昭三姓王族的事物)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gǔ)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bū吃)其糟而啜其醨(lí薄酒)?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中赶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yi)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下列加线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淈:浑浊,使动用法,即弄浑浊 |
B.是以见放见:看见 |
C.鼓枻而去枻:船板 |
D.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缨:帽带 |
对文中词语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颜色”、“形容”都是古今异义是用法。 |
B.“何故”、“是以”两个短语在词序上的特点不相同。 |
C.“察察”“汶汶”“皓皓”三个叠词,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不全相同 |
D.本篇表现了屈原不愿同流合污,宁愿“伏清白以死直”的高尚品质。 |
对“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干什么事都应从实际出发。 |
B.干什么事都不能呆板。 |
C.渔父用打比方的方法在讲“与世推移”的世俗道理。 |
D.渔父用打比方的方法阐明处事要灵活的道理。 |
屈原以“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是为了说明:
。对于文中“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原因,渔父的看法是:。
文言翻译
①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译文:
②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译文: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少英特,父死,鞠于母家,母亲督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舍为人鼓扇,太上时小事,安敢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旬日,申前命,必大格不行,遂请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必大传
周必大,字子充,号平园老叟。少英特,父死,鞠于母家,母亲督课之。绍兴二十年,第进士,授徽州户曹。中博学宏词科,教授建康府。除太学录,召试馆职,高宗读其策,曰:“掌制手也。”
孝宗践祚①,除起居郎。侍经筵,尝论边事,上以蜀为忧,对曰:“蜀民久困,愿诏抚谕,事定宜宽其赋,则安矣。”应诏上十事,皆切时弊。
权给事中,缴驳不辟权幸。金索讲和时旧礼,必大条奏,请正敌国之名,金为之屈。曾觌、龙大渊得幸,台谏交弹之,并迁知阁门事,必大与金安节不书黄,且奏曰:“陛下于政府侍从,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人委曲迁就,恐人言纷纷未止也。”明日宣手诏,谓:“给舍为人鼓扇,太上时小事,安敢尔!”必大入谢曰:“审尔,则是臣不以事太上者事陛下。”退待罪,上曰:“朕知卿举职,但欲破朋党、明纪纲耳。”旬日,申前命,必大格不行,遂请辞去。
久之,差知南剑州,改提点福建刑狱。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兼领史职。未几,辞直学士院。张说再除签书枢密院。必大奏曰:“昨举朝以为不可,陛下亦自知其误而止之矣。曾未周岁,此命复出。贵戚预政,公私两失,臣不敢具草。”必大出国门,除建宁府。必大至丰城称疾而归。后必大三请辞,以此名益重。久之,除敷文阁待制兼侍读、兼权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劳之曰:“卿不迎合,无附丽,朕所倚重。”
除兵部侍郎,寻兼太子詹事。奏言“太宗储才为真宗、仁宗之用,仁宗储才为治平、元佑之用。自章、蔡沮士气,卒致裔夷之祸。秦桧忌刻,逐人才,流弊至今。愿陛下储才于闲暇之日。”上日御球场,必大直谏之。久雨,奏请减后宫给使,宽浙郡积逋,命省部议优恤。
淳熙十四年,拜右丞相。十六年,拜左丞相。庆元四年薨,谥文忠。有《平园集》。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
注:①践祚:即位,登基。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缴驳不辟权幸辟:避开 |
B.朕知卿举职举职:尽职 |
C.自章、蔡沮士气沮:沮丧 |
D.逐人才,流弊至今流弊:相沿而成的弊病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尝论边事,上以蜀为忧 /旦日飨士卒,为我击破沛公军 |
B.则是臣不以事太上者事陛下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C.愿陛下储才于闲暇之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D.必大至丰城称疾而归 /(亚父)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
下列各组句中,能直接表明周必大不善逢迎,刚正不阿的选项是()
①高宗读其策,曰:“掌制手也。”②必大与金安节不书黄③金索讲和时旧礼,必大条奏,请正敌国之名,金为之屈④审尔,则是臣不以事太上者事陛下⑤贵戚预政,公私两失,臣不敢具草⑥后必大三请辞,以此名益重⑦卿不迎合,无附丽,朕所倚重⑧上日御球场,必大直谏之。
A.②⑤⑦⑧ | B.①②③⑦ | C.②③⑤⑦ | D.④⑥⑦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