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上古、古代和中世纪,世界上只有区域性大国,而没有全球性大国。西方世界兴起后,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但后来降为二流国家。
材料二 在工业化时代,世界领导国必须是拥有海上霸权的国家…… 19世纪的世界领导国是英国,在英国达到鼎盛时期的1860年前后,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50% ,或欧洲的55%~60% 。英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他国海军两倍以上的海军。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
材料三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地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引自《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四 几乎每个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在利物浦。赚取百分之百的利润并不稀罕。有时一次出航所得净利就可达百分之三百。1837年,“活跃号”货船首次处女航,装载了价值1307英镑的货物,运来了殖民地的产品和总额为3080英镑的汇总支票,其中还未把随后提交的棉花和庶糖计算在内。 一一引自《资本主义和奴隶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导致葡萄牙、西班牙崛起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英国成为世界领导大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和主要动力。
(4)从上述材料中,你认为奴隶贸易和欧洲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有何关系?
(10分)改革开放30年,也是中国文化积累、释放、调遥发展的30年。作为生活的提炼与反映,30年中国文化与时代生活和民众情感休戚相关。我们且从《甜蜜蜜》《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两只蝴蝶》这三首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大众情,窥斑见豹,看一看这些年中众思想变化的脉络。
材料一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冲破质疑和批判,台湾歌手邓丽君演唱的这首《甜蜜蜜》胜似春风,吹进了被十年“文革”长期桎梏和捆绑的思想和心灵,一首深情款款的情歌在1979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在人们心灵荡起思想解放的涟漪。
材料二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往前走,莫回头……”电影《红高粱》一遍又一遍地把嗓子喊破了。文化的苏醒与复兴几乎同时到来。对“理性”和“传统”的再次颠覆,对人性和个性的强烈呼唤,文艺作品又一次积极主动引领时代,成为思想解放的先锋和主力。
材料三 “亲爱的,你张张嘴,风中花香会让你沉醉……”网络歌曲《两只蝴蝶》和 (2002年的第一场雪》走红,急速发展的互联网成为大众的传播媒介。文化走下圣坛“飞入寻常百姓家”,文本表达禁锢减少,文化“翻飞”的个性时代到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甜蜜蜜》盛行的背景是什么?它反映了中国大众思想领域的什么变化? (2分)
(2)材料二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反映了中国大众思想领域的什么变化?这一时期,以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开始崛起,你认为他们的作品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的《两只蝴蝶》体现了中国大众思想领域的什么变化?从背景、内容和影响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下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5分)
(9分)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其思想的闪光之处越来越引入注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三代下无可读之书矣!乃若区玉检于尘编,拾火齐于瓦砾,以冀万一有当于孔教者,则黄梨洲《明夷待访录》,其庶几乎!”
一一谭嗣同《仁学》
“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指《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一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材料三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收到友人转赠的新版《黄宗羲全集》后,回信说: “我喜读黄宗羲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格和民主性。身为天下人,当思天下事。而天下之事,莫过于‘万民之忧乐’了。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应谨记这些道理,并身体力行。”
一一2005年4月新华社电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黄宗羲是如何阐述君主与“天下”的关系的?这一阐述为什么在当时没有产生大的社会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黄宗羲的著作在晚清时期发挥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3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述黄宗羲的思想对当代共产党人有哪些启发?(2分)
(13分)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 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 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 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材料三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 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 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分).
(2)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3分)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4分)
(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2分)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片段
材料二 《权利法案》的颁布,打开了通向议会君主制的大门。从此之后,离开议会的财政支持,国王寸步难行,“国王依靠自己生活”的时代结束,“国王依靠议会生活”的新时代开始了!
材料三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有一座著名的华盛顿纪念塔。塔内墙壁由190块纪念石块组成,其中在第十级有一块颂扬华盛顿的汉字碑石,它是1853年中国政府作为送给华盛顿纪念塔的礼物赠送给美国政府的。碑文称颂华盛顿是一位杰出人物,说他领导起义勇于中国的陈胜、吴广,开拓疆土雄于曹操、刘备,他虽然拿起了武器,开辟了广阔的领地,但他并不称帝为王,也不传位给子孙,而是创立了民主制度,做到了天下为公。如今前来参观纪念塔的人,尤其是华人,总要找到这块汉字碑,读一读上面的文字。
请问题:
(1)材料一中公民行使权力的最高决策机构是什么?“全体人民”中不包括哪些人?
如何理解雅典民主制的实质?(3分)
(2)材料二表明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怎样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国政治体制的实质。(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华盛顿受到人们尊敬的理由主要有哪些?(3分)
(4)三段材料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追求是什么?谈谈自己的看法。(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决万机于公议;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二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三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梁启超)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五条誓文”给日本政治近代化提出了什么方向?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天皇政府在政治上是如何革新的?
(2)材料一所描述的现象对材料二中康有为的思想有何影响?材料二中康有为对改革进程的估计是什么?对此你如何认识?
(3)对改革之后的中国状况,材料三中梁启超是如何评价的?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梁维新之路不能拯救中国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