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新航路开辟
材料一 吾已下令俘获留人,拟送国王和王后二位陛下,……二位陛下从六名土著中可看出,彼等对军事一无所知。其实,只要国王和王后一声令下,吾等即可把所有土人带到卡斯蒂利亚,或将其全部拘留岛上,因为我们五十人足可征服其所有人,并随心所欲的支配他们。
——节选自《航海日记》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时代新旧大陆的相遇,……最积极的后果之一就是玉米、南瓜、西红柿、马铃薯、蕃薯、花生等美洲粮食作物输入旧世界。它不但极大地改变了欧洲人的餐桌,也养活了更多人……这是新旧两个世界之间一场宏大的物种交换。……这种交换并不平等:欧洲人在这里收获了大量的粮食、赢得了巨大的利润,而他们携带的天花、麻疹病毒,也造成了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
——《哥伦布大交换》(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
材料三 两座英雄纪念碑和一座双面碑
在菲律宾麦克坦岛有两座相距不过百米的英雄纪念碑,它们分别是:1866年西班牙人为纪念麦哲伦而树立的英雄纪念碑和1952年菲律宾为纪念杀死麦哲伦的酋长拉普拉普树立的英雄纪念碑。
在岛上还耸立着一块铜碑,碑的正反两面用英文镌刻着麦哲伦和拉普拉普这两位敌对人物的事迹。
正面写着:“菲律宾土著人抵抗欧洲人入侵,在此击毙其统帅麦哲伦。”
背面写着:“麦哲伦与菲律宾土著人激战,受伤后身亡于此。后来其部下继续西航,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海。” 
问题:
(1)材料一中,“吾”指的是________,支助他的“国王和王后”指的是________(国家)的王室。他带领船队横渡____________,抵达了________。
(2)对于麦哲伦船队与菲律宾土著人的激战,为什么会有以完全不同口吻撰写、记载同一事件的两篇碑文?双面碑和两座英雄纪念碑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3)你是如何看待新航路开辟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罗马的自然法不是司法实践的产物,而是哲学的结晶。斯多噶派(注:流行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欧洲哲学思想流派)发展了具体体现为正义和会正的理性自然的思想.他们断言,所有的人在本性上都是平等的,都有权享受一些基本权利,对这些权利政府无权侵犯。这一法律优先于国家本身,任何擅自亵渎它的统治者必然成为暴君。
――P.L.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l)古罗马的斯多噶派提出什么重要主张?以启蒙运动为例,说明这些主张在近代民主思想中的体现。
材料二 责任内阁制,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指内阁必须集体向国会下院负责,是议会主权原则的体现……内阁成员彼此负责,并就其副署的行政行为向英王负责;内阁向国会负责连带责任,如果下议院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内阁(成员)必须集体辞职或通过英王解散下议院重新选举;如果断选出的下议院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内阁(成员)必须辞职.这一原则是通过一系列惯例形成的。
――《外国法制史》
(2)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英国的内阁对谁负责?体现了什么原则?
材料三 司法独立原则是美国司法制度建构的核心。美国严格实行“三权分立”,即司法独立不仅强调司法机关独立于行政机关,同时也强调司法机关独立于立法机关.
――《中外司法体制比较研究》王公义 许兵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司法制度建构的核心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原则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具体体现。
材料四 1978年至l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个。其中主要包括《宪法》(82年修仃)《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特别是“八二宪法”的制定和颁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法治发展莫定了基本的制度和法律框架。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改革开放后第一次立法高峰的特点及其原因。

(16分)康熙是清朝初期的皇帝。对康熙的研究,是清史研究的重要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6年,康熙派人携带杨光先编订的康熙八年的历法,去向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征求意见,南怀仁当即指出其中的错误。于是康熙把杨光先、南怀仁同时召来,让他们在朝堂辩论,双方相持不下。康熙就决定两人同测正午日影和星象,以判优劣,结果杨光先所测皆误,南怀仁推算分毫不差。康熙将不学无术的杨光先革职,任命南怀仁执掌钦天监,使用洋教士制定的新历法《时宪历》。(注:杨光先,钦天监监正,即今国家天文台台长)……康熙还命法国教士巴多明将法文《人体解剖学》译制为满文,又把中药专著《本草补》译成西文。由于康熙提倡西医,开了中医学习西医的先河,我国从此有了研习西医的专家。……随着对西学的深入了解,康熙对来华教士的学识感到不满足,1681年任命白晋为“钦差”回欧洲,招聘科技人员来华。l 705年,康熙派教士沙国安出使罗马教廷,希望教皇派精通“天文、律吕、算法,画工、内科、外科人员来华”。来华有技艺人员都享有优厚待遇。康熙甚至想在宫中建一座法国式的科学院,只因与罗马教廷发生礼仪之争,未能如愿。
(1)据材料一康熙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是什么?康熙对待申西文化交流持怎样的态度?你对其做法如何评价?(6分)
材料二清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曾大力提倡儒家思想以及程朱理学。康熙自己不仅对《四书》日日读书而且还字字成诵,他推崇朱熹是“儒家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的人物。明确规定以“崇儒重道”为其统治思想。为了镇压民族反抗强化思想统治,除了正面提倡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之外还大兴了文字狱,用血腥镇压的恐怖手段,以钳制知识分子和人民的反抗意识。
(2)对材料二反映出的康熙时期的统治政策和措施如何评价?(2分)
材料三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康熙《滇平》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康熙《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康熙《瀚海》
(3)根据材料三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3分)并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角度,谈谈对康熙帝上述活动的认识?(5分)

中美关系无论是从战略高度还是从长远角度出发,都至关重要,对于维护地区安全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8年杜鲁门说:“世界正处于大变动当中,革命正从大多数‘无所为’的国家蔓延开来,共产主义正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自由的方针再次受到挑战。这一次是来自一个新的强大地区,即苏维埃俄国,我们必须重新武装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盟友。”
——摘自《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关系的最突出特点,并指出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什么?据材料二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原则的基点是什么?(5分)
材料三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过:“二十年来,我们两国(指中美)隔着一条敌视和猜疑的鸿沟彼此冷眼相看。”这种敌视和对抗不仅在中美两大民族之间造成了整整一代人的互相隔绝,而且在两国人民的心里埋下了误解的种子。这段历史所产生的阴影,给后来中美关系的演变及其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巨大的。
——曾劲松《中美关系》
材料四 1972年尼克松访华,对毛泽东说:“事关紧要的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哲学,重要的是它对世界其他部分和对我们的政策。”对周恩来说:“过去我们有时候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超越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无论你和我;我们俩都必须把自己的国家生存放在首要地位。”——摘自《尼克松回忆录》
(2)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二十多年中美关系处在怎样的状态?据材料一、材料四杜鲁门和尼克松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有何不同?(5分)
材料五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摘自1979年1月1 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3)据材料四、材料五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为什么能得到改善,中美关系得以改善和中美建交的根本前提是什么?请指出中美两国遵循的外交根本原则。(6分)
材料六 “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提出了一系列潜在挑战”。“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
——摘自美国国防部《东亚——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美国的太平洋政策》一文,明确表示美国今后的战略重点将向亚洲转移。希拉里·克林顿在文章中说:“未来的政治将决定于亚洲,而不是阿畜汗或伊拉克。美国将置身于行动的中心……今后10年美国外交方略的最重要使命之一将是把大幅增加的投入——在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锁定于亚太地区。”
(4)比较材料五与材料六美国的亚太战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意味着什么? (4分)

近代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近代城市化的进程深刻的影响着东西方的历史。
材料一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对西欧社会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l4和l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在城市工商业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
——摘编自刘景华《走向重商时代——社会转折中的西欧商人与城市》
(1)依据材料一分析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对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4分)
材料二工业主义给美国带来了许多变化,最终把以这个乡村为主的土地转变成了大城市云集的地方。l850牟,美国仅有6座人口超过1万人的“大"城市,不到总人口的5%。这一现实在以后的50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l900年,人口过1万人的城市达38个,大约5个人当中就有l个人生活在城市。美国城市引人注目的发展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移民,欧洲的投资,北美消费基础的全面增长,最重要的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J·科特金《全球城市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世界近代史后期美国城市的发展状况,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美国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材料三在16到l9世纪四百年里,江南地区人口的增长、棉花的种植促进了棉纺织业和其他手工业的发展,围绕着手工业,又需要大批商人来贩运粮食、棉布和其他物品,并开办典当行,为手工业者提供资金。这些手工业者和商人聚集在一起,就成了一个个中小市镇,刺激了这一地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也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化。到19世纪末期,江南已有一千余个市镇,其中颇多拥有数千户至万余户人口的巨镇。直到今天,以小城镇密度与平均非农业人口来观察,苏、浙、沪三省市是全国小城镇最发达的地区。
——摘编自刘玉才《传承与新变: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物质文明》
请回答:
(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的江南城市(镇)形成的原因,并说明江南城镇的发展的影响。 (4分)
(4)读图l《中国近代城市分布和规模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的分布主要特点。(2分)

观察图片,阅读材料

材料四在1979年国家批准设立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以农业快速增长、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增多以及吸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农村城镇化现象:……随着全国改革与开放的层次从农村深入到城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中的科技人员涌入珠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城镇人口数量和城镇规模迅速增加。
(5)根据材料四指出图2、图3、图4和图5中所反映的深圳、珠海发展变化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对拉动地区经济起到了到了什么作用?(4分)

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
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冷战风云》
(1)材料一中“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运用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论证该观点。
材料二 2012年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40周年,而当今美韩军演,贸易摩擦,南海争端都可以看到美国的身影。2012年7月新华网评论认为:文明的碰撞、霸权的交替、利益上的纷争,中国既是全方位的对手,也是全天候的朋友。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既是美国“全方位的对手,也是全天候的朋友”。
材料三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崭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3)“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世界政治格局的出现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