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里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里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论的是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
③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72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提出“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实质上反映了晚清时期
A.人们已认识到发展近代海军的重要性 | B.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重要运输通道 |
C.国人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的增强 | D.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业开始向近代转变 |
袁昶《乱中日记残稿》“顺(天府)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约四万余人。”材料反映铁路的修筑
A.阻碍当地经济发展 | B.利于反抗外国侵略 |
C.促进社会经济转型 | D.改变传统就业结构 |
1854年,太平天国颁布法令规定:“凡东王、北王、翼王及各王驾出,侯、丞相轿出,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兵士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这一规定旨在
①树立王侯权威②强化尊卑关系③重建等级秩序④建立天王专制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嘉靖年间一位宦官说:“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昔日张先生(内阁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今严先生(首辅严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这套体现在鞠躬拱手上的礼节变化直接反映了明代
A.宦官专权政治黑暗的现实 | B.宰相权力持续遭到削弱 |
C.宦官与内阁首辅矛盾尖锐 | D.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强化 |
王阳明认为,真正的良知不是纯观念上的,也不是进行纯观念上的推导便可以得出的,他说,“人须在事情上磨练做工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王阳明表达的观点是
A.良知的实践以观念的推导为前提 | B.把道德观念和行为修养融为一体 |
C.内心自省是获得良知的重要途径 | D.通过动静结合以促进良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