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分)已知氨水的电离度与醋酸的电离度在同温同浓度下相等,溶有一定量氨的氯化铵溶液呈碱性。现向少量的Mg(OH)2悬浊液中,加入适量的饱和氯化铵溶液,固体完全溶解。
甲同学的解释是:Mg(OH)2(固)Mg2+(aq)+2OH—(aq)…………①
NH4++H2ONH3·H2O +H+…………② H++OH―
H2O…………③
由于NH4+水解显酸性,H+与OH―反应生成水,导致反应①平衡右移,沉淀溶解;
乙同学的解释是:Mg(OH)2(固)Mg2+(aq)+2OH—(aq)……① NH4++OH―
NH3·H2O……②
由于NH4Cl电离出的NH4+与Mg(OH)2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了弱的电解质NH3·H2O,导致反应①的平衡右移,Mg(OH)2沉淀溶解。
(1)丙同学不能肯定哪位同学的解释合理,于是选用下列的一种试剂,来证明甲、乙两位同学的解释只有一种正确,他选用的试剂是 (填写编号)。
A.NH4NO3 | B.CH3COONH4 | C.Na2CO3 | D.NH3·H2O |
(2)请你说明丙同学作出该选择的理由 。
(3)丙同学将所选试剂滴入Mg(OH)2的浊液中,Mg(OH)2溶解;由此推知,甲和乙哪位同学的解释更合理 (填“甲”或“乙”);完成NH4Cl饱和溶液使Mg(OH)2悬浊液溶解的离子方程式 。
三氟化氮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且不可燃的气体,在半导体加工,太阳能电池和液晶显示器的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NF3可在铜的催化作用下由F2和过量NH3反应得到。
(1)氟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NF3中心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
(2)写出制备NF3的化学方程式:。
(3)理论上HF、NaAlO2和NaCl按6 : 1 : 2的物质的量之比恰好反应生成HCl、H2O和一种微溶于水的重要原料,该物质含有三种元素,在金属铝的冶炼中有重要作用。该物质为配合物,其中心离子是,配位数为。该化合物焰色反应火焰呈现___________色。很多金属盐都可以发生焰色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电子结构、几何构型和性质。
(1)SO2、O3、NO2-三种粒子是等电子体,此三种粒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_。
(2)C2O42-和(分子)是等电子体,C2O42-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它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由双原子构成,总电子数为14的等电子体共同特点是物质中都具有共价三键,请举出相应的3个例子(分子或离子)。每个分子或离子中含______个π键。
在80℃时,0.40mol的N2O4气体充入2L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O4(g) 2NO2(g) ΔH>0 ,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 ![]()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n(N2O4) |
0.40 |
a |
0.20 |
c |
d |
e |
n(NO2) |
0.00 |
0.24 |
b |
0.52 |
0.60 |
0.60 |
(1)求b、e的值:b=,e=
(2)计算20s—40s内用N2O4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80℃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为
(3)改变条件并达到新平衡,要使NO2在平衡体系中的含量变小,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序号)。
A.向混合气体中再通入N2O4 | B.保持容积不变,通入He |
C.使用高效催化剂 | D.降低温度 |
(4)如果在80℃、将0.40mol的N2O4气体放入一个起始体积为2L、且压强维持不变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则达到平衡时n(NO2)0.60mol(填“ 大于 ” “等于” 或“ 小于”)
(5)如图是80℃时容器中N2O4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请在该图中补画出该反应在60℃时N2O4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
右图是一个化学过程的示意图。已知甲池的总反应式为:
2CH3OH+3O2+4KOH2K2CO3+6H2O
(1)请回答图中甲、乙两池的有关问题:甲池是装置,B(石墨)电极的名称是。
(2)写出电极反应式:通入O2的电极的反应式。A(Pt)电极的反应式为,
(3)乙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乙池溶液体积为500mL,且忽略电解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当乙池中A极的质量增加5.40g时:
①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体积为(标准状况下);
②乙池中所得溶液的pH=。
某化学实验小组从市场上买来一瓶某品牌食用白醋(主要是醋酸的水溶液),用实验室标准NaOH溶液对其进行滴定以测定它的准确浓度,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pH大致为9 。下表是4种常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 |
石蕊 |
甲基橙 |
甲基红 |
酚酞 |
变色范围(pH) |
5.0~8.0 |
3.1~4.4 |
4.4~6.2 |
8.2~10.0 |
(1)该实验应选用作指示剂。
(2)右图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若A与C刻度间相差1mL,A处的刻度为25,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应为mL;反应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
(3)为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所取白醋体积均为VmL,NaOH标准液浓度为c mo1/L,三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消耗NaOH溶液体积/mL |
26.02 |
25.35 |
25.30 |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
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NaOH溶液的体积 |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尖嘴部分充满溶液 |
C.盛装白醋溶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过,未用白醋溶液润洗 |
D.锥形瓶预先用食用白醋润洗过 |
E.滴加NaOH溶液时,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
(4)根据所给数据,写出计算该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不必化简):C=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