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有
①人的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③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④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医学证明,大脑皮层受损,人就会变成为白痴。这说明
A.人脑是思维的源泉 |
B.只要有人脑就会有意识 |
C.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 |
D.意识的内容来自外部世界 |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况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明代的王守仁主张“心外无物”。上述两种观点
A.都肯定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
B.都肯定了物质依赖于意识 |
C.前者肯定了物质决定意识,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
D.前者属于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唯物主义 |
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并非神按照他的形象创造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神。神不过是一个噩梦,不过是人想象的、仅在人的幻想中存在的东西罢了。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A.神是根本不存在的,神的观念是人的头脑自生的 |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可以创造人间根本没有的新事物 |
C.神的观念是对客观世界的‘某种原型’的一种主观映象 |
D.人与神二者不存在性质的不同 |
2005年10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测绘局公布了2005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的结果: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精确度为土0.21米。新的珠峰高度与1975年的数据相比“矮”了3.70米。但人们对珠峰的高度测量却更加准确了。据此回答
新的珠峰高度测量结果的出现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
C.事物的发展具有规律性 |
D.人们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 |
爱迪生试制白炽灯泡,失败了1200次.有人讥讽他一事无成.爱迪生则说:“我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证明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从爱迪生的回答可以看出
①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深化 ②认识决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
③认识的真理性要靠实践来证明 ④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