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体调节产热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寒冷环境中A和B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 ,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 。
(2)常温下,若血液中A有增加趋势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 _ ,这种调节属
于 调节。
(3)人在寒冷环境中,出现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等反应,若此时穿衣太少,还会出现X产热量迅速增加,这时机体出现的现象是 ,这样使产生的热量成倍地增加。
(4)由下丘脑到B发挥作用,其调节方式是 。
(5)动物实验表明:如果破坏恒温动物的下丘脑,动物就不再具有体温调节能力了,而保留下丘脑及以下神经,则仍具有调节体温的能力,说明 。
在转B基因(B基因控制合成毒素蛋白B)抗虫棉商品化的同时,棉虫对毒素蛋白B产生抗性的研究也正成为热点。请分析回答:
(1)棉虫对毒素蛋白B的抗性增强,是在转B基因抗虫棉的选择作用下,棉虫种群中抗B基因的结果。为减缓棉虫种群对毒素蛋白B抗性增强的速度,可以在抗虫棉田区间隔种植。
(2)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由D基因控制合成)可抑制昆虫肠道内蛋白酶活性,使害虫减少进食而死亡。研究者将同时含B基因和D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导入棉花细胞中,获得转基因棉。与只转入B基因的转基因棉相比,棉虫种群对此转基因棉抗性增强的速度减缓,其原因是。
(3)从防止抗虫基因污染,提高转基因植物安全性的角度分析,理论上可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细胞的(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细胞核 b.叶绿体c.线粒体 d.核糖体
(4)棉花短纤维由基因A控制,研究者获得了多个基因型为AaBD的短纤维抗虫棉植株。其中B基因和D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
①植株I相关基因位置如图1,该植株自交,F1中长纤维不抗虫植株的基因型为,能够稳定遗传的长纤维抗虫植株的比例是。
②植株II自交,F1性状分离比是短纤维抗虫:长纤维不抗虫3:l,则植株II中B基因和D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填图2中编号)。
③植株III自交,F1性状分离比是短纤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抗虫=2:1:1,则植株III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
某地建设了以沼气池为核心的生产自净农业生态系统,图1是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图2是沼气池的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自净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主要根据生态工程的原理。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能减轻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减少了秸秆的焚烧;二是。
(2)图1中的“基石”是。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
(3)图2中进料口下端开口位于沼液层的目的是。独立的沼气池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其理由是。
将豌豆的幼苗水平放置,它的根会向下弯曲。若将根冠全部或部分切去,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表:
图示 |
处理方式 |
一段时间后弯曲情况 |
![]() |
根冠不切除(对照) |
向下弯曲63° |
![]() |
根冠全切除 |
向上弯曲1° |
![]() |
根冠下半部分切除 |
向上弯曲 4° |
![]() |
根冠上半部分切除 |
向下弯曲31° |
请回答相关问题:
(1)依实验现象可知,决定根向重力性的部位是。
(2)根冠产生的物质是生长(填“促进剂”、“抑制剂”)。
(3)一般认为,根冠也会产生生长素,且根冠中的造粉体(内含有淀粉粒)与重力响应有关,因为它们比较重,会在细胞中下沉。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进行了后续实验:将一小片金属薄片插入根中(如下图),试推测可能产生的结果:
图示 |
处理方式 |
结果预测 |
![]() |
不去根冠(金属薄片插入根下部) |
向下弯曲 |
![]() |
不去根冠(金属薄片插入根上部) |
① |
![]() |
去掉全部根冠 |
② |
③在此实验中,必须保持在(光照、黑暗)条件下进行。
④请尝试解释自然状态下,根水平放置时会向重力方向弯曲的原因:造粉体使生长素运至根的近地侧,。
图l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活动图解,其中①~⑤表示代谢过程,A~F表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图2为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物质F是,过程③为。叶肉细胞中的H20作为反应物直接参与代谢的场所有。
(2)图2中,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填“增强”/“减弱”/“不变”);t3→t4段,图1中①过程的变化是(填“增强”/“减弱”/“不变”);0→tl段,细胞中C6H1206的含量(填“增加”/“不变”/“减少”)。
鹦鹉的性别决定为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其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其中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决定机制如下图。某培育中心一只绿色雌性鹦鹉(甲)先后与乙、丙杂交,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鹦鹉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______定律,相关基因通过_____控制毛色。
(2)鹦鹉甲产生的配子种类有_____种。
(3)鹦鹉乙基因型为______,鹦鹉丙毛色为_______。
(4)实验组一子代中的绿色雄性鹦鹉和实验组二子代中的绿色雌性鹦鹉杂交,后代中出现绿色鹦鹉的概率为_______。
(5)实验室欲通过两纯合的鹦鹉杂交得到雄性全为绿色,雌性全为黄色的子代,则亲代的基因型组合有_____种,请写出其中一种组合的基因型____________。
(6)在自然环境中,雌性白毛鹦鹉的比例大于雄性白毛鹦鹉的比例,其原因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