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一把双刃剑。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
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使我们对碘有了新的认识:
(1)自然界中的碘(127)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元素,该元素在人体中为一种 (填“常
量”或“微量”)元素,如果人体缺乏碘元素就会导致 。
(2)我们食用的加碘盐中的碘主要以KIO3的形式存在,KIO3中碘的化合价是 ,KIO3
受热易分解,因此做菜时应注意 。
(3)日本福岛核电站反应堆内发生的核裂变可产生放射性碘l31和铯l37,其中碘131原
子中含有53个质子和 个中子。科学证明,每人日服用含碘100 mg的碘片能有效阻止碘131的辐射。曾一度被抢购的加碘盐每500 g中含碘20 mg,按上述标准,即使这些碘都转化成能防止辐射的碘,每人每天应吃 g加碘盐才起作用,这远远超出了人体正常摄入食盐量,显然是不科学的!
(4)这次核泄漏事故,使新能源的开发和安全使用再次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除了开发和
利用核能之外,人类还可以利用的新能源有 等。
无色液体A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B、C两种物质,其中B为无色气体,C为无色液体,将点燃的细铁丝放入B中,铁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D,若向A物质中加入一种黑色的固体E,则A的分解速率加速,而E在反应前后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B ;D ;
(2)其中E是用做 。
(3)你能说出B的至少两点用途吗? 、 。
(4)铁丝在B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实验桌上有两瓶无色无味的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你能用哪些方法区别它们?写出两种不同类别的方法:(1) ;(2) 。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的原因: ;
(2)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
(3)碘固体(I2)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 ;
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燃料为丙烷,丙烷化学符号为C3H8,是无色气体,纯品无臭。燃烧的火焰颜色为亮黄色,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丙烷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丙烷完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
按要求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1)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的反应: ;(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