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5分,每题3分)
宋人有酤①酒者,升概②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③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④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
①酤(gū):同“沽”,卖。②升:量酒器。概:古代刮平斗斛等量具的器具。③县:同“悬”,挂。帜:指酒旗。④社:古指土地神,民间常筑坛植树而祀,以祈求幸福。社鼠:在社坛下掘穴而居的老鼠。⑤阤(zhì):崩塌。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焉得无壅壅:堵塞。 |
B.而狗迓而龁之龁:咬。 |
C.治国最奚患奚:何。 |
D.著然不售售:卖。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 B.①君亦见夫为社者乎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何为其然也 |
C.①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 | D.①明为己者必利 |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②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怪其故怪:意动用法,觉得奇怪。 |
B.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内:名作状,对内。 |
C.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怀:名作动,怀藏。 |
D.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明:阐明。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揭露和鞭笞封建社会中常见丑恶现象的一组是
①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
②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
③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
④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
⑤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
⑥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A.①③⑤ | B.②③⑥ | C.①④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借写“狗恶酒酸”“社鼠为患”的寓言故事,来揭露封建社会常见的丑恶现象:奸人当道,堵塞贤路,蒙蔽君主。 |
B.两个故事中都穿插了抒情,激情洋溢。在形式上,前一个故事是作者的直抒胸臆,后者则是融情于管仲对齐桓公的回答中。 |
C.最后一段综合两个故事的寓意,文末用两个反问句强调了问题的严重性,向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
D.寓言故事本身还包含着这样的哲理:看问题要有全面的观点,如果我们在观察问题时遗漏了某个重要环节,就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译文: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又背义帝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
译文: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王刘邦采用滕公、萧何的意见,提拔韩信,拜韩信为上将军,并放下架子,虚心请教韩信,终于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 |
B.当刘邦问计于韩信时,韩信为感谢刘邦知遇之恩,把自已在项羽军营里了解的情况和项羽犯的错误都告诉了汉王刘邦。 |
C.韩信认为,项羽的匹夫之勇、妇人之仁、扎营彭城、放逐义帝、任人唯亲、任用降将、失去民心,已使他到了不攻自破的地步了。 |
D.汉王深为韩信推心置腹的谋划而高兴,并采纳其计策,马上部署将领落实韩信的谋划,最终有了“收诸侯兵讨项王,定帝业”的局面。 |
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
B.因问王曰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C.大王之入武关 而不在使者之目 |
D.今大王举而东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题。
汉王既用滕公、萧何之言,擢拜韩信为上将军,引信上坐。王问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耶?”曰:“然。”“大王自断勇仁悍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贺曰:“唯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楚,请言项王为人。项王喑噁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谨,言语呴呴,人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印刓绶弊,忍不能与,此所谓妇人之仁。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都彭城,又背义帝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多怨,百姓不附,特劫于威强服耳。名虽为霸王,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邯、欣、翳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且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约,大王当王关中,民户知之。大王失职之蜀,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东出,秦民归汉,汉王遂诛三秦王,定其地,收诸侯兵讨项王,定帝业:韩信之谋也。
(节选自刘向《新序》,有删改)
注:刓(wán):磨损。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王自断勇仁悍强,孰与项王断:判断 |
B.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臣:使……臣服 |
C.百姓不附,特劫于威强服耳附:依从,依附 |
D.民无不恨者恨:痛恨 |